一季度,服装产业实现了出口、内销、生产、效益等主要指标的稳定增长,生产经营显现趋好迹象。但发展中仍存在诸多不协调不平衡问题,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转型升级的任务更为迫切。
中经服装产业景气指数报告指出,我国服装产业一季度实现了出口、内销、生产、效益等主要指标的稳定增长,生产经营出现趋好迹象。中经服装产业预警指数连续4个季度保持上行,已接近“绿灯”区中心线。这有利地增强了行业发展的信心。
但我们必须看到,在肯定“主要指标稳定增长,生产经营显现趋好迹象”的同时,要注意经济指标要素的不协调和企业发展的不平衡;在看到国内消费市场趋稳不断扩大的同时,更要注意市场的竞争会更加激烈,转型升级的任务更为迫切。
发展仍不协调不平衡
报告指出,首季服装行业实现了稳定增长,预警指数已经接近“绿灯区”中心线。但从单项指标来看,产品价格涨势放缓、库存水平有所提高、销售利润较上季度降低、税收同比增速略有放缓、资金周转有所减缓等。
上述问题的产生主要有几个方面原因:一是在较长的时期,“终端渠道的扩张”,追求规模扩张成为相当多服装企业的发展模式,缺乏完善的产业链,必然出现价格、库存、利润、税收和资金周转的问题;二是近几年我国快速无序的商业地产的发展,“雨后春笋”般的城市综合体,似乎为产业搭建更多的市场终端。其实在搭建平台的同时,造成无序的竞争和高成本,吞噬了产业的利润。
在服装行业总体稳定的情况下,企业之间冷暖差异较大。一些企业出现高库存、高亏损的问题,而有一些具有较好竞争力的企业开始从“规模型”转向“效益型”、“从线状型企业”转向“网络型企业”、从国内产业要素合作转向国际产业要素配置。这些企业走过产品质量和规模扩张的阶段,以“效益”为核心,调整企业的战略,开展制造与服务的协同、线上与线下的协同、业内与业外的协同,积极开展收购国外品牌、生产能力和渠道合作等工作。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