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青岛纺织挣脱棉花“捆绑”

来源:中国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07日

进入“无梭时代”

在位于胶州胶东镇的青纺联银龙纺织工业园织布车间,42岁的操作工陈丽华正从容不迫地在几台织布机前巡视。她操作的是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喷气织机,自动化程度高,全部按钮操作。“就拿纬停处理这个环节来说,以前操作有梭织机的时候,都是用手人工打梭,一名工人要看24台车,每天要开车六七百次,一天下来胳膊因为频频打梭又酸又疼。现在改用新设备,全程电脑监控,一名工人只需看9台车,却能干出原先48台车的产量!”

不仅如此,使用无梭织机织出来的面料,在花纹上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以前用有梭织机织出来的布,只有平纹一种,没有其他花纹,现在不一样了,直贡、横贡、骑兵斜、变化斜、断条等上百种花纹都能织出来。以前用有梭织机,80支以上的纱线想都别想,现在粗到六七支、细到一百支的纱线,全都可以织出来。”这位在织布机前工作了十五年、亲眼见证青岛纺织装备升级的纺织女工自豪地说。

进入“无梭时代”,在青纺联产生了这样的变化:设备每分钟转速从158转提高到700-1000转、单机贡献率提高4倍、劳动用工减少30%、万米坯布交货时间缩短4倍。而正是装备水平的巨大提升,才使青纺联集团得以快速转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另辟新径,趟出多组份、差别化之路。目前,该集团的多组份、差别化产品已占全部产品的近70%,而国内其他企业同样产品的比例最多不过20%。

发挥百年优势

“青岛纺织凭借上百年积淀,在纺纱和织布工艺上都有着其他企业不能企及的秘传之技。”我市一位纺织业专家告诉记者。

以纺织浆纱环节为例。浆纱时,在浆液的浓度、粘度、成分、流动性等指标控制上,每家企业的水平都不一样,而使用同样的设备、生产同样的产品,青纺联却可以依靠独有工艺,生产出耐磨性、柔软度、强度都要优异多的产品。“一样的机器、一样的原料,我们生产的面料却能够做到断头少、品质高、成品率高、感观效果好。如今,在多组份工艺技术和规模能力上,世界上没有一个纺织企业可以替代青纺联。”青纺联银龙纺织公司总经理王茂恒说。

在多组份、差别化上的明显优势,使青纺联比其他企业更能适应市场变化。在纺织行业,长度1000米以下的面料都是小订单,一般纺织企业从生产成本、生产能力等方面因素考虑,大多不愿意、也不敢接这样的订单,青纺联却是从0.2米到50万米的面料订单都接得下、干得出,依靠这种“大小通吃”的综合能力,“青纺联制造”正在国内外市场上强悍扩展着影响力。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956)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