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建设纺织强国纲要(2011-2020年)》都将产业的健康转移视为实现产业升级、由大变强的历史机遇。有序、健康的产业转移意味着企业在合理利用中西部竞争优势的同时,必须充分关注对员工、当地社区、以及环境的责任,避免转移前后的责任落差以及在当地经营中的责任赤字。
目前产业转移还未给企业创造很多利润,政府部门和行业组织均期待产业转移能够创造显著经济效益,但事实表明,到目前为止,将产能转移至中西部的企业,并未表现出和政府部门和行业组织期待的热情。
2011年,东部地区企业险有出现财政赤字,多数企业利润率超出4%,而超过60%的中西部企业利润率在10%以下,有22%的企业甚至出现了财政赤字。
导致该差别的原因包括跨地区差异,诸如交通成本,以及迁入地区的地方因素,例如,缺乏有力的市场支持和社会支撑系统。不过,从长远来看,这些差异势必慢慢缩小,利润率将逐步回升。
本次调研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与收益率之间存在一定联系。东部地区86%的企业对于企业社会责任概念非常熟悉或相对比较熟悉,而在中西部地区,这一比例为80%。东部地区64%的企业对其供应商提出了社会责任相关要求,而中西部地区,这一比例要低得多,仅有32%。
企业转移可以将企业的社会责任技能和管理带到迁入地,这必将给企业社会责任在这些地区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除非企业因大大降低收益率而减少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投资。
从调研情况看,虽然转出地与转入地政府与行业组织都非常看重产业转移的经济贡献,但是,转入地多数企业的经营状况并不乐观。对转出、转入地企业2011年主营业务利润的调查显示,转出地企业几无亏损且利润都在4%以上,而转入地超过60%的企业的盈利水平低于10%,其中21.7%的企业处于亏损状态。这一方面说明,产业转移与承接之间仍缺乏经济上的成熟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产业承接地的人力、自然和环境资源的产出效率仍然较低。
造成这种状况的经济原因非常复杂,既包括全局性的宏观因素,如国际经济环境、融资困难、汇率和通胀,也包括跨区域的差异因素,如运输成本。例如,在接受调研的重庆某企业每段面料的运输成本相对沿海地区高出1000元左右。而企业的经济效益状况会影响到企业的社会责任愿景和投入。
外来务工人员回归故土
“有序、健康的产业转移意味着企业在合理利用中西部竞争优势的同时,必须充分关注对员工、当地社区、以及环境的责任,避免转移前后的责任落差以及在当地经营中的责任赤字。”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说。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