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纺织企业迁往中西部地区,增加了中西部地区的就业机会,从而使得农民工可以迁回故土,与家人团聚,同时带动当地的经济和社会活力。许多外来务工人员掌握了新技能,回到乡土后,可以谋求高层次职位。“尽管如此,中西部地区的企业员工离职率并没有比东部地区低多少,这与我们的预期相去甚远。”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社会责任办公室首席研究员梁晓晖如是说。不论哪个地区,缺乏专业人员和技术人员,都是一个现实问题。企业有必要践行社会责任,以聘用并留住人才。尽管东部地区平均工资水平普遍比中西部地区高,但差距并不大,且在逐渐缩小。此外,中西部地区的雇员对薪资更加满意,很可能因为这些地区生活成本较低。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业转移工作办公室的调研显示,2011年,仅纺织服装行业通过承接转移实现的投产项目就创造了7万个以上就业岗位。83.33%的企业认为他们在中西部的发展有赖于当地相当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东部沿海地区企业中外来工人正逐渐转变为转入地企业中的本地劳动力,纺织企业迁移到中西部地区,不仅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而且正在使从前背井离乡的外出务工人员实现本地就业化,增强了当地经济和社会活力。“外地的工厂没有给我这样的待遇和台阶,没有提升的机会。我在浙江那边一直做一个职位,从到那里一直到回来,都是在一线的同一个职位做。但是,这边却给了我提升的机会,而发展上升的空间对我很重要。”曾经外出打工后来回到家乡的某企业员工对调研人员说。
这是转入湖北省某企业的招工广告:“家乡打工,沿海待遇,廉价购房。”这则广告说明,企业员工的待遇问题不仅是转入地企业面临的普遍问题,也是企业员工更为关心的问题。
调研也表明,在转入地,37.5%的员工认为其工资水平能够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且略有富余,而这个比例在转出地为28.13%。
可见,尽管平均工资低于转出地,但是转入地的员工对工资的满意度更高。其原因不外乎转入地的生活成本低于转出地,员工的经济压力更小,而且多数员工作为本地人,能够在转入地较容易地享受到更多的社会和家庭福利。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