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造成美国各类化纤与纺织品市场竞争激烈的原因主要是: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进口国,对纺织品出口国和地区有强大的吸引力;纺织品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均有纺织品的生产加工能力,且加工生产能力相对过剩,其产品必须竟相出口,抢占他国市场才能赢得属于自己的利润。如国内地区超强吸水-超细纤维洗车布生产厂家在上个月份也打出广告,他说:“现有大量国内毛巾厂稳定货源,货运渠道。希望在美国打开市场,赢得更多美国国内经销商和需求量较大的用户。”另外,不但纺织品行业如此,我国的服装行业也是这样。
根据最新消息,5月20日就有国内地区服装行业给“洛杉矶华人咨询网”留言说:“童装想出口到国外,哪个国家都可以,我们是厂家,品牌库存不想在国内销售,求国外的华人朋友,需要直接的国外华人朋友,国内中介勿扰。”之所以说,美国市场对于中国的化纤纺织服装产业链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借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杨艳红曾经针对美国在世贸组织(WTO)争端解决机构特别会议上,拒绝了中国就美国对自中国进口的部分产品的反补贴和反倾销措施案(DS449)首次提出的成立专家组的申请的话题说的自己的个人观点作为结束语,
经济学院副教授杨艳红认为,以欧美为首的发达国家运用WTO规则解决贸易纠纷的经验非常丰富,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更要充分认识WTO争端解决机制的重要性。一方面,随着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中国不可避免地会与他国发生贸易争端。另一方面,将贸易争端的解决依赖于准司法机构--WTO争端解决机制是国际贸易环境改善的重要表现,是中国法治化的巨大进步。WTO争端解决机制是维护各国特别是弱小国家权益的“利器”。虽然不能断言其能做到100%公平,但至少可以避免强国单方面挑起贸易争端这样的极端情况出现,创造了一个平等对话的平台。中国已成为最大的反倾销受害国,其面临的反补贴及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贸易摩擦的高发给国内企业及国外消费者都带来不利影响。“中国只有坚持在WTO框架下解决争端,方能确保贸易争端非政治化,以多边主义对抗他国的单边行为,更好地维护中国的经济利益。
此外,WTO争端解决机制是一个倾向于投诉方的机制,这一点值得注意。在WTO争端解决实践中,投诉方胜诉的概率非常高,约占90%左右。因此,中国应多充当投诉方,而不是应诉方。”本人非常支持这个观点,未来对于中国的化纤纺织行业或者说其他行业而言,依然是任重道远的,我们应该在接受国际市场上各个方面严峻挑战与考验的同时,学会更加的坚强、坚强再坚强。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