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市场增速较快
2013年以来,麻纺织行业进出口金额增长速度较快,企业开工率较高,部分企业反映订单已经排满整个年度。据海关数据,2013年1月~2月,全国麻纺织行业进出口累计总额3.38亿美元,比去年的2.64亿美元同比增长27.97%。
进口情况总体良好,但黄麻进口数量大幅度下降。据海关数据显示,2013年1月~2月,全国麻纺织行业累计进口总额0.95亿美元,同比增长22.18%;其中麻织物累计进口金额0.13亿美元,同比下降10.35%;麻制品累计进口金额0.17亿美元,同比增长27.42%;麻原料累计进口金额0.70亿美元,同比增长31.84%。
但是,黄麻原料进口数量与进口金额降幅较大。通过与企业沟通得知,黄麻企业生产设备较亚麻设备更为陈旧,在产品质量提升受限的同时,对劳动力的需求数量相对较大。与此同时,孟加拉国等东南亚国家纺织工业的崛起与国内劳动者工资的逐步提升,造成了国内黄麻原料与纱线价格倒挂现象。根据海关数据得知,截至2月份,黄麻纱线累计进口数量同比增长54.42%,黄麻织物累计进口数量同比增长172.19%。企业对黄麻纱线与黄麻织物进口数量大幅度提高,而黄麻原料进口数量大幅度下跌。
从主要麻纱线与麻织物出口情况看,黄麻与苎麻纱线出口数量大幅度下降,而出口麻织物却保持大幅度上升的态势。说明企业麻织物的出口比重在逐步提高,国内企业加快了麻纱线到麻织物的转化过程,国内市场份额也在逐步提高。
含麻服装出口方面,一直保持较好增长态势,据海关数据得知,2013年1月~2月份,我国含麻服装出口总额47.00亿美元,同比增长159.27%;累计出口服装数量6.56亿件,同比增长159.16%。含麻服装出口情况良好,反映了外部市场对含麻服装需求稳定,说明高附加值产品在国际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上升潜力较大。
技术装备有待提升
原料发展不均衡
在情况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中国麻纺行业在发展的道路上面临着诸多困难。
生产工艺及装备方面,麻纺织企业生产工艺流程长,劳动力需求大,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而企业亟须利用新型技术装备替代现有设备,其中以苎麻行业尤为突出。
政策方面,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政策,在改善中低收入者的生活条件的同时,由此带来了企业用工成本的增加,使企业在短时间内不能快速完成产业升级,大大削减了企业在国际竞争市场中的成本优势。
国内市场方面,麻纺织产品对外需市场依赖度比较高,国内市场需求不足,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容易受国际形势的影响。
原料方面,原料种植发展不均衡,价格不稳定,致使企业承担较大的市场风险。当前被誉为“中国草”的苎麻,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少,原麻产量和品质下降。而优质亚麻原料和黄麻原料主要靠国外进口,受制于人,使我们的麻纺织企业在产能扩展、产品创新上受到了很大限制,这些都严重影响了麻纺织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加强行业文化宣传
提高原料品质
面对我国麻纺织行业存在的问题,众多麻纺织企业要改进不足,坚持自主创新,加快品牌建设,努力提升中国内需市场份额。
大力宣传麻纺织文化更好地开拓内需市场。研究表明,麻纺织服装和制品保健功能性强、防辐射作用好、清凉透气等特点使麻纺织产品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深受欢迎。广大麻纺企业要充分利用麻纺行业协会这个平台,加大麻纺文化宣传,在稳定出口的同时,坚持扩大内需市场。提高企业技术设备更新和自动化程度,开发终端产品并加强品牌建设。
坚持原料基地建设和提高原料品质。中国麻纺织行业协会正在积极争取国家扶持政策,让麻纺原料种植享有与粮食同等的资金补贴待遇。财政部关税司司长等领导计划今年7月到麻原料基地考察,了解当前麻原料种植情况,以便科学规划麻纺织原料基地建设。
积极帮助企业申请取消高征抵扣问题,帮助企业减轻负担。麻纺织生产技术工艺流程长,劳动力需求大,为国家就业作出了较大贡献。目前,麻纺行业正积极向国家争取其他扶持政策,比如原料种植享有与粮食同等的资金补贴待遇与技术设备创新资金支持等。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