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全球最大管理便利店运营7-ELEVEN的扩张法则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24日

7-ELEVEn此番内地择友之举堪称在华大规模扩张前的试水之举。此前,7-ELEVEn曾将上海和华南两地的经营权交由台湾统一集团、香港牛奶公司经营,但两地却在2012年底相继出现关店潮。事实上,7-ELEVEn并非本地化菜鸟。在泰国、中国台湾等地,7-ELEVEn均由当地人管理并取得巨大成功,但在中国内地,类似模式能否成功尚待考 验。 

7-ELEVEn保持了充足的耐性。它在内地多以一至二年一个地区的节奏开店,当某地获得成功之后,再伺机进入下一个地区,其在中国各地合作形式亦不尽相同。在重庆,7-ELEVEn、新希望、三井物产合资成立新玖商业发展有限公司,并授权新玖在重庆经营7-11。成都、上海、山东的合作伙伴则分别是伊藤洋华堂、统一、众地。 

“具体采用哪种合作形式,是根据当地具体情况的不同来决定的。”井上富实夫解释说。如此做法能因地制宜,避免单一合作伙伴一家独大,或经营不善全盘皆输的风险。 

但经营权分散会导致采购、物流和供应链的协同困难,但便利店业态满足的是消费者一天的应急需求,受其影响相对有限。再加上中国各地消费差异极大,早中晚餐亦各不相同,分而治之的策略反而更有优势。“7-ELEVEn分区域的采购、物流和供应链,更能满足这一业态的本地化特性。”上海尚益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春才对《环球企业家》说。 

进军重庆是一桩双赢的买卖。多年来,新希望集团在重庆有诸多投资,其董事长刘永好与重庆政商各界交情甚笃,如此背景能助7-ELEVEn更快融入当地。对新希望而言,联手7-ELEVEn未来则有可在地产、农牧板块之外发展零售业务,合资亦能积累零售经验。 

输出模式 

赢得7-11的芳心并不容易。在寻找合作伙伴前,7-11通常会进行可行性调研分析,在确保盈利可能性后才会寻找合作伙伴,7-11会考核合作伙伴的公司信誉、公司财务情况,随后提供大量的标准化管理支持与培训体系。 

在全球范围内,7-ELEVEn均以提供经营管理方法及品牌授权,收取特许费的方式协助当地特许经营商的发展。值得一提的是7-ELEVEn并不谋求控股。例如与新希望集团成立的合资公司中,新希望占51%以控股方身份派驻董事长和总经理,并负责公司筹建、店面经营、人员招聘等核心工作。 

7-ELEVEn并不惧怕丧失控股地位,其底气在于其独步江湖的便利店管理经验与技术。管理秘密在于其以缜密的督导管理体系控制加盟店。每个督导负责管理7至8家门店。督导须每周光顾所有加盟店,并提供门店商品结构分析、订货等精细化培训。他会收集不同门店的顾客信息与需求,反馈给营运总部与商品部,后根据不同地域消费特性开发新品,最终保证不同地区门店商品结构符合当地消费习惯。其单品管理技术亦可加速商品周转、减少滞销“7-ELEVEn本来就是卖品牌和管理模式的。”7-ELEVEn前区经理汪惟对《环球企业家》说。这种扩张方式令7-ELEVEn仅输出方法论而无需在意控股权,缜密合同亦是管理利器——通常7-ELEVEn特许经营合同厚度超过8厘米。如此抽身后,7-ELEVEn则专注扩张。 

与新希望集团、山东众地的合作亦如此。两者均在合资公司中拥有控股权并负责经营理念落地、运营店面,战略制定及经营理念的普及则以7-ELEVEn为主,最终因地制宜。磨合并不容易。“新希望、众地将会面临中国小聪明智慧与日本愚忠式执行力文化的冲突。”龚胤全说。在龚看来,便利店是一个精细化管理要求很高的行业,若凭小技巧而不脚踏实地执行则很难成功。举例而言,7-11规定当天过期的盒饭必须丢弃,而损失则由加盟店承担,令加盟店全部依规执行并不容易。 

这种带有浓厚导师色彩的合作方式缘何无需零售经验?井上富实夫的解释是有零售业经验的企业来做7-ELEVEn,可能会出现彼此经验冲突的问题最新的消息是新希望集团正派遣新合资公司员工前往成都7-ELEVEn门店接受培训。7-ELEVEn的中国版图能否继续扩大,答案或将揭晓。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538)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