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国内外棉价机制致“棉花劫”捆住纺织业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06日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勇分析,前年棉花价格曾经出现不正常的涨跌,年初一举涨到3.5万元/吨,之后年中又猛跌倒2.5万元,年底跌到1.9万元,政府最终出手托市。但是政府的“手”一直延续到至今。为了保护棉农利益,近两年,国家储备棉收购价为20400元左右/吨,然后以1.9万元左右/吨抛储。尽管国家拿出大量资金对棉农、纺织企业进行托底补贴。但不敌国际棉价更大幅度的下跌,受需求萎缩影响,国际棉价已经跌到一吨1.3万元。东南亚棉花种植业成本远远低于中国。

印度棉纺行业的一位参会人士建议:“你们买纱吧!”

但实际上,进口棉不是你想买就能买。据企业反映,买进口棉是需要配额的。当前,由于1%关税配额审批“门槛颇高”,滑准税配额发放数量不确定。同时,对于不容易拿到加工贸易配额的中小企业,若想获得棉花进口配额,一吨配额要额外支付3000元—4000元。无奈下,近期不少纺织企业将产能转移到了海外。

高勇分析,整个棉纺行业起码还要忍受一年的国内外棉花价差之痛。

“就像中国经济走势一样,经过高速发展期,如今进入了中速发展期,中国的纺织业也是要经历这样的发展轨迹。当前,我们需要有平稳的心态去面对当前的形势,研究在增速放缓、规模扩张放缓下,如何发展。在棉花政策问题解决之后,未来纺织行业还将面临来自环境治理、绿色制造等更多领域的挑战。”高勇说。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525)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