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移是双赢之路
产业转移是近几年的新话题,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纺织迅速崛起,这股风是从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刮来的,那时与香港为邻的广东,借助外来风力,首先搞起了服装,在内陆还没有开放的时候,广东沿海的农民从田地里走出来,洗了洗脚上的泥污,便做起服装生意。尔后,这风如星火燎原,迅速向内陆变迁,到了如今,星罗棋布的纺织如棋子一样,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地区,这些纺织大多以乡镇为基本单位,一乡一镇一特色。
中西部地区承接纺织服装产业转移的本质是生产要素的转移和聚集过程,一般表现为纺织服装产业从低要素报酬率地区向高要素报酬率地区转移,从低市场容量地区向高市场容量地区转移,从高成本地区向低成本地区转移的过程。
近年来,中西部地区纺织品服装专业市场发展很快,专业市场吸引了大批企业在市场周边建厂,推动形成了一批新的产业集聚区。在这一模式中,湖南芦淞和河南郑州服装比较典型。
湖南省株洲芦淞建有中南地区最大的服装集贸交易市场,集聚了千家以上服装家纺品牌,销售范围覆盖全国23个省市350多个县市,年交易额超过百亿。株洲市提出打造千亿服饰产业集群和中国南方服饰之都的发展目标。目前,依托专业市场内企业,株洲建宁区已经建设了新芦淞服饰工业园,康泰服饰工业园,正在建设的还有白关服饰产业园项目,已有近百家品牌企业落户这些园区。
此外,佛山童装市场正面临整体拆迁外移,通过前期与广东佛山童装市场协会多次接触,不少企业主特别是湘籍企业家对入驻芦淞服饰城有很强烈的愿望,芦淞有望容纳佛山童装市场的整体搬迁,并延伸建设童装生产基地。
郑州位居中原,交通便利辐射全国。依托银基商贸城、锦荣服装城等大型服装服饰批发市场,以西裤为代表的河南服装服饰快速发展,郑州中原服装产业园以及淇县新纯服装产业园均已建成在中西部地区具有影响力的服装生产加工园区。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