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原料成本压力并未缓解 纺织业“负重前行”仍将继续

来源:中国轻纺原料网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13日

如何才能不被原料卡脖子?业界在呼吁对临时收储政策进行适当调整的同时,也积极行动起来,进行多种尝试力图破解原料难题,转向非棉领域和加大替代纤维开发力度提上日程。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鑫在中国国际纺织原料市场会上讲述了一个细节:家人在为孩子买衣服时总要多问一句,这衣服是全棉的吗?众所周知,透气、吸汗、穿着舒适性是包括棉质衣物在内的天然纤维制品的优势,但现实情况却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包括棉、毛、麻、丝在内的天然纤维增长微乎其微。

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高勇介绍,去年我国纤维消费量约为4500万吨以上,其中,棉花用量不到900万吨,羊毛消费量每年约40万吨,各种麻消费量约70到80万吨,丝绸消费量约10万吨。

“其他纤维市场相对放开,企业可自主选择。”华润纺织负责人狄慧告诉记者,受上游原料成本挤压,越来越薄的利润迫使企业加快转向非棉纤维的步伐。目前,该企业有三四成的生产比例转向了非棉。

当前,纺织企业纷纷加大混纺比例,混纺产品越来越多,批量越来越大。与此同时,以化纤为原料的替代纤维开始大量使用。

“一方面是聚酯纤维过剩,需要进行产业调整和升级;另一方面,天然纤维又面临资源短缺。合成纤维的开发利用正可将这两方面问题结合在一起,希望对原料难题的解决提供帮助。”长年从事纤维研究的业内人士李鑫介绍说,仿棉聚酯具有突出的技术特点,首先是高品质,除了纤维的均匀性,还包括纤维在后道纺织染整以及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其次是高功能,仿棉纤维以舒适为核心,针对特定领域的功能性的显著提升;此外,制造过程的能耗和排放显著降低。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270)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