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目前京东和阿里巴巴均引入了举足轻重的战略投资者,这些投资者同样希望两家公司进行IPO,以便其实现投资回报。
根据公开数据,京东的累计融资额已经超过23亿美元。而目前京东仍未表示公司何时盈利,这意味着,仅凭京东目前的经营情况,将无法帮助股东实现投资回报,因此IPO就成了股东实现投资回报最为现实的方式。
阿里巴巴方面,为了回购雅虎所持股份,公司于2012年下半年通过发行普通股、可转换优先股以及银行借贷,共融资约59亿美元用于此次股份回购。和京东相似,阿里巴巴的股东同样有着对投资回报的要求,而IPO则是实现其回报的重要途径之一。
尽管京东和阿里巴巴一直没有对IPO明确表态,但市场分析普遍认为,IPO是两家公司未来注定要迈出的一步。因此,两家公司必须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做大营收,否则公司IPO时不但难以获得较高估值,其IPO后也可能无法得到投资者的支持。
目前,市场对京东和阿里巴巴两家公司现有估值众说纷纭,数额也相差较大。以阿里巴巴为例,有投资机构认为阿里巴巴目前的合理估值在550亿美元左右,而另外一些投资机构则给出了阿里巴巴高达2000亿美元的估值。但一个市场公认的观点是,两家公司如果进行IPO必须获得高估值,以便获得更多资金,否则不但无法解决其实现宏大目标的资金支持问题,也无法在IPO后获得投资者的认可。
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各种促销和价格战,来进一步扩大公司营收,就显得尤为重要。以京东为例,2012年京东的销售额超过600亿元,较2011年的210亿元增长接近200%。对此,市场分析认为,这样的业绩增速很容易赢得投资者的认可。更为重要的是,以京东目前的体量,如果能继续实现高增长,必将激发投资者对京东的追捧。另外,如果IPO时辅以“做未来中国零售业巨头的目标,和建立电子商务、物流、金融等业务的综合性商业帝国”这样的“故事”,京东不但可能在IPO时获得高估值,完成超额融资,还会在IPO后持续受到投资者追捧。目前的阿里巴巴和京东具有相似的处境,而最能带动公司营收增长的,毫无疑问是淘宝和天猫。因此,淘宝和天猫适时地进行促销和价格战,也在情理之中。
资金面不容乐观
有分析指出,京东和阿里巴巴目前的资金面情况仍不容乐观,所以需要进行IPO,而各种促销和价格战,就成了备战IPO的常态化手段。
京东C EO刘强东在内部邮件中称,公司“账户上最多已经拥有150亿元现金储备”。但外界却不这么认为。
公开数据显示,自2007年以来,6年间,京东共融资23亿美元左右,折合人民币145亿元左右(考虑不同时期汇率变化)。
业内普遍认为,由于京东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现金储备和支出来源只有一个,就是融资。而根据业内推算的京东亏损情况,以及京东的销售规模,到2013年,京东此前三轮的融资就将花费殆尽。
尽管上述估算显得“简单粗暴”,并不能反映京东的真实资金水平。但已有的公开信息却显示,京东的资金状况并没有刘强东说的那么好。一位长期研究京东营收的财务分析师介绍,2012年,刘强东宣布同时在全国开建6个仓储基地,物流投资36亿元;2012年,京东宣布与内蒙古和江苏省宿迁相继签订云计算中心项目投资协议,投资总额达40亿元;2012年京东在香港召开上市推介会披露数据,2011年京东市场推广费为5亿元,2008年奥运期间京东央视推广2.3亿元,2011到2012年人力资源支出高达25亿元。仅上述支出,已经花费了京东融资的145亿元中的约100亿元(考虑不同时期汇率变化)。因此,目前京东手中资金只有大约50亿元。另有财务分析人士表示,如果真像刘强东所说“京东拥有150亿元现金储备”,那么京东的资金利用率将非常低。不但京东的财务人员不会这么做,京东的股东也不会让如此之巨的现金闲置。
京东的50亿元是否够用?根据京东2012年的物流建设投入,以及京东的全国物流规划,京东仍需要在7个城市建立不同级别的物流仓储基地,其投资规模预计和之前的36亿元持平。另外,刘强东还要建设平台战略所需的数据中心,甚至金融服务体系,同样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以此测算,京东难言手头宽裕。
阿里巴巴同样面临不小的资金压力。公开资料显示,阿里巴巴私有化B 2B的要约价格为每股13.5港元,私有化耗资在190亿港元左右,约合160亿元人民币。另外,2012年5月21日,阿里巴巴与雅虎联合宣布,阿里巴巴将以为71亿美元(63亿美元现金和不超过8亿美元的新增阿里巴巴优先股),回购雅虎手中持有的一半阿里巴巴股权,即20%的阿里巴巴股份。这意味着完成这两项回购,阿里巴巴动用了约610亿元。而公开信息显示,为了完成这两项回购,阿里巴巴已经进行了一轮高达59亿美元(约380亿元)的融资。
除此之外,根据雅虎提交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资料,阿里巴巴在整体IPO时,可以选择从雅虎回购剩余的20%股权,但IPO必须满足发行价较阿里巴巴回购雅虎股份每股价格溢价110%。这意味着如果阿里巴巴选择在整体IPO时回购雅虎所持股份,其回购成本可能达到149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947亿元。
目前,阿里巴巴已经启动全国性的物流网络建设,一期投资1000亿元,尽管不是阿里巴巴一家出钱,但作为主导者以及整个物流体系的建设者,要实现目标,阿里巴巴仍需要进行巨额投资。而未来,阿里巴巴一直渴望的金融业务同样需要大量资金支撑。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