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该业内人士表示,虽然库存得到清理,但清理库存只是治标不治本,如果中国运动品牌本身的发展思路和销售模式不改变,恐怕库存问题仍会反复。
发展要抱团摆脱同质化
对于业内人士的担忧,几大运动品牌的大佬们同样有所考虑。丁水波认为,行业当中存在的困难,第一就是同质化,不管商业模式还是产品都同质化。李宁则表示,体育运动行业的进入门槛比较低,这样的机会使得大量资本和各种资源加入这个行业,使这个行业快速成长,但是带来一个很重要的、很大的压力是同质化,意味着后面整个企业经营模式同质化。对此,李宁的思路是,随着体育用品的消费发展,需求也在开始变化,所谓细分需求已经开始产生。未来调整要解决的应该是如何让每个企业根据自身基因和市场需求去发展。中国体育用品消费的潜力在细分市场。
丁世忠也坦言,国内运动企业整体规模还太小。“国内运动品牌如果要跟类似耐克的全球超级大颚竞争,势必无太多优势。但我们抱团还是可以的,不过,抱团竞争第一个问题是如何锁住国内13亿消费者”。
服装分析师马岗则认为,由于消费者的消费趋势发生了变化,运动服鞋的穿着频次下降了很多,相关消费需求转向了其他市场,运动服饰行业要突围仍面临极大的挑战。在现在的竞争格局下,会有企业退出市场或被兼并,给市场腾出空间,行业需要一次洗牌。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