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美国不同的是,印度棉农因为种植棉花的收益可观而种植热情高涨。如果季风雨量正常,印度2013/2014年度棉花产量预计达 2700万包,较上一年提高2%。Ray Butler表示:“印度已经开始种植转基因棉花,但目前份额较小,所以对整体棉花产量影响有限。不过,印度若想继续扩大棉花产量,其产业技术和作物管理体制还有待进步。”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巴西棉花市场,由于地处南半球,相对延后的种植时间,利于其获得棉花市场的供需信息,有助其对种植决策作出必要的调整,减少风险,实现利润最大化。Ray Butler预计,2013/2014年度巴西棉花收获面积接近110万公顷,较上年增加 22%,产量也将有所回升。
新兴市场将托起棉花消费
除了产出与库存外,棉业上下对终端消费的走势也倍加关注。随着经济回暖的预期增加,新一年度的棉制品消费及其对库存消耗的积极影响被寄予厚望。据美国农业部棉花展望委员会主席Carol Skelly介绍,过去几年来,美国消费者所使用的棉花量呈现下降趋势。2012年,人均棉花消费量仅为11.7公斤,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人造纤维制品逐渐取代了棉制品。但她认为,在对棉制品的优良特性认知加深的情况下,美国消费者2012/2013年度和2013/2014年度的棉花使用量或将逐渐恢复。
在新一年度的棉花消费中,研究机构和企业代表普遍看好印度、孟加拉国及越南等新兴市场的表现。DML集团董事Chirag Lakhani表示,印度是世界上第二大棉花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受益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印度的纺织产业不断向价值链上游移动。2012/213年度印度棉花的本地需求强劲,国内消费量已增加了170多万包。如果印度的投资政策进一步开放的话,其棉花消费量很有可能在未来几年赶超美国。与此同时,孟加拉国及越南的棉制品消费也增长强劲。Ray Butler指出,由于劳动力成本比较低,这两个国家的引资量逐渐增加,其棉纺产业发展速度加快。在过去7年里,越南的棉花消费增加了1倍之多。
棉花是深受人们喜爱的纤维品种,近期的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据美国棉花公司与美国国际棉花协会的“生活方式”调查表明,消费者越来越注重价值。在意大利,尽管消费者购买的服装数量在减少,服装的品质却在提高,能够彰显品位的服装最受消费者青睐。与会人士指出,要恢复棉花在服装和家居服饰行业的地位,就必须创造并重塑市场需求,使消费者、品牌和零售商了解棉花的价值和重要性,找回失去的市场份额。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