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湖北省出口同比增长32.96%
3个省的占比达61.1%。尤其是产棉大省湖北一季度出口金额为1.05亿美元。
1~3月,医用敷料出口大省还是以江苏、湖北和浙江为主。3个省的占比达61.1%,尤其是产棉大省湖北,该省一季度出口金额为1.05亿美元,同比增长32.96%。一季度其他出口额增长较快的地区还有浙江省、安徽省和北京市。
6 大宗商品出口额同比下降0.42%
出口量同比增长7.9%,价格同比呈下降趋势,出口价格同比降低7.71%。
按具体产品分类,药棉、纱布和绷带是医用敷料出口的大宗商品,1~3月出口额为1.96亿美元, 占敷料出口的38.60%,出口额同比下降0.42% ,出口量同比增长7.9%,价格同比呈下降趋势,出口价格同比降低7.71%。相比之下,产品出口增长较快的是出口金额排名第二的化纤制一次性或医用无纺织物服装,该类产品的出口金额为1.38亿美元,同比增长14.83%,占比为27.33%。价格同比增长0.4%。其他出口金额同比增长的产品为橡皮膏、其他胶粘敷料及有胶粘涂层的其他物品、其他软填料及类似物品。
7 产品高科技投入刻不容缓
一季度出口增长缓慢主要是受出货淡季影响,下半年出口仍有望保持稳定增长。
一季度出口增长缓慢主要是受出货淡季的影响,而且从我国医用敷料已经在国际市场上占据较稳定市场份额这一格局来分析,下半年出口仍有望保持稳定增长。
我国医用敷料产品在国际上的优势地位将面临多重挑战:一是我国原棉价格居高不下,导致医用敷料企业用棉成本高升,产品价格优势渐失。在收储政策的支撑下,国内棉价高升,比美国高出约93%,比印度则高出约79%,据业内人士分析,未来两三年,国棉成本都将高于进口棉花,而由于医用敷料体量较小,在申请棉花配额上存在较大难度。同时,水电、劳动力等各方面成本上涨削弱了我国产品的价格优势,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经济效益明显下滑。
二是新型材料如非织造布、新型黏胶敷料等产品更加受到现代医学的青睐,传统棉质敷料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正逐渐被取代。
三是近期人民币汇率升值频创新高。自2013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0.7%,其中4月份以来升值幅度超过0.45%。对低附加值的医用敷料企业而言,利润空间被人民币升值而抵消了,这些企业又多数为中小型企业,资金有限,企业抗风险能力弱。因此,人民币升值让出口企业备感压力,但这也将引导企业加大对产品高科技的投入,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四是近期印度、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由于货币贬值,劳动力成本降低,抢占了不少客户量。此外,欧美两个核心市场需求持续低弥,复苏不见起色,直接致使敷料出口减少。另外行业内低水平重复建设、同质化竞争问题仍比较突出,加上缺乏更多的自主品牌和营销渠道,导致企业难以掌握议价主动权。这些因素都是致使医用敷料出口额出现增长缓慢的原因。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