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数据显示进口纱量增长已成家纺行业趋势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27日

中国棉纺织信息网郑圣伟对中国进口纱供需结构及主要销售区域进行的分析表明:进口资源日益多元化。目前我国进口棉纱线以纯棉纱为主,占总量的92.02%。进口棉纱主要规格为小于14S、14S~43S以及52S~80S的普梳纱。今年精梳纱比重下降,普梳纱比重继续加大。
  从贸易方式来看,来料加工贸易比例持续下降,2011年占比为46.35%,2012年为31.73%,今年1~4月则降低到29.78%;一般贸易比例持续上升,2011年占比为43%,2012年为63.5%,今年1~4月则上升到66%。
  进口纱需求目前仍集中在中低端领域,如用于生产牛仔布、针织布8S~16S赛络纺纱线等。据其运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SajjadMazahir介绍,由于广东佛山、增城等牛仔布产业集群地对赛络纺纱线的需求快速上升,赛络纺技术在巴基斯坦的纺纱厂迅速推广。目前,巴基斯坦赛络纺纱线每月的出口量达到2.8万吨。其主要市场是广东、浙江、山东。
  另外,进口纱的来源更趋多元化。除印度、巴基斯坦外,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东盟地区的棉纱资源受到热捧。
  顺势而为,行业转型升级加速
  对国内纺纱企业来说,进口纱线的激增带来不小的冲击。相关调查显示。35%的企业认为进口纱对自身影响很大,29%的企业表示有影响,24%的企业表示影响较小,还有12%的企业表示无影响。据了解,受进口纱影响的主要纱线品种为40支以下的低支纯棉纱线,例如C21S、C32S等常规品种纱线。而对以混纺和化纤类纱线为主的纺织企业,生产高支棉纱为主的企业以及生产色纺纱为主的企业来说,进口纱影响并不大。
  尽管有少数企业希望国家出台政策限制纱线进口,但业内人士清醒认识到,进口纱是国内纺织业结构性调整的需要,同时进口纱入境加速了产业淘汰升级的进程。
  目前,在高支纱、高密织物等中高端产品领域,中国还是保持领先优势,而在低端产品领域已没有竞争力。而印、巴等国近两年生产水平大幅提升,同时在原料及人工成本等方面具备优势,刚好填补了中国要退出领域的缺口。预计未来两年,进口纱、布还会大量增长,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在进口纱冲击下,国内中低端产品生产厂家将经历一轮洗牌。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585)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