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对于服装企业的一番苦心,消费者是否会领情呢?在网购时他们只会关注价格低廉的“牌子货”吗?
《服装时报》得到的反馈信息也有诸多相似点:一般在大型促销活动前夕,无论是70后、80后还是90后,进行网购的消费者数量都会稍显低迷;而一旦促销活动开始,参与活动的消费者数量和消费额都会急速上升。这也从某个角度反映出,用户的网购是有“预谋”的,他们会将短期积攒的购物需求留到价格合适的时间进行释放,符合理性消费的标准。
登录一些购物网站发现,众多特卖专场有诸多相似之处,包括都是名品大牌的尾货特卖,一般采用闪购的模式,如某知名购物网站每20分钟对未结款的订单自动清空购物车。而在一些服装品牌网店,也会不定期或长期推出特卖,一般采用限时抢购的模式。
在北京某外企工作的李婷每天晚上9点都会守在电脑前。“百家好的衬衫、ZARA的裙子、浪莎的一双袜子,加起来才500多元,一会儿可得手快点!”看着已经放在收藏夹里的三件“牌子货”, 李婷等着10点的购物页面“购买”两字变色。
和李婷一样,不少网购族已经养成了定期浏览网上服装特卖专场的习惯。“如聚划算、当当网、淘宝网,这些都在我网购的收藏夹里。”网购年龄已经有7年的沈斌告诉《服装时报》记者,每个星期他至少会在这类电商网站上购物两次,每次购物几乎都要替家人买衣服。
在北京某杂志任职的钱佳,月收入过万,“职位变了,服装、饰品的开销自然就大了”。钱佳表示自己刚入职时,并没有太过追求服装品牌,但现在每月添置衣服饰品最少会花掉3000元以上。
调查数据显示,此次所关注的70后、80后、90后,在添置服饰的开销上比例占比大,达到18%,休闲娱乐占到16%,人情往来占到12%。
70后、80后、90后购衣风格各不同
70后、80后、90后的消费需求又有哪些变化?在采访中, 70后、80后消费者表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会注重着装、气质与职场地位的匹配,通常选择服饰品牌与职位高低成正比呈现;而90后则认为,更加注重服饰的新鲜感和活力性,对于服装的购置更加注重数量和款式的变化。
就以女性消费者为例,服饰、鞋帽、化妆品类别的商品销量一直在快速攀升。调查显示,70、80、90后女性消费者对此类商品的选择也不尽相同。70后女性购买的服装类商品中,舒适、经典两个关键词占据重要位置,她们购买的服饰类商品中近40%与这两个词相关;80后女性则更喜欢时尚、韩流风格,搜索这两个词的80后女性比70后多31%;对于90后女生来说,除了符合校园生活的清新学院派风格,很难找到她们始终欣赏的款式,关键字通常变化频繁,紧追潮流前沿,似乎是在通过不断的尝试来探索适合自己的穿衣风格。
由此可见,无论是网络专供款还是测试款,服装企业只有更接“地气”,才能摆脱正品“白菜价”的窘境。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