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工控专区 >正文

中国机器人产业“集群化梦”

来源:中国转动网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02日

而关键零部件采购成本的居高不下使得国产机器人市场价格出现倒挂现象。以汽车领域的165k弧焊机器人为例,国内企业仅采购减速器、控制器、电机伺服系统三个核心零部件的成本就分别高达8.5万元、2万元和9万元,总计为19.5万元。而安川同款机器人成品的市场售价却仅为16.8万元。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国产机器人企业能否摆脱成本困境的关键在于销售规模。国家863计划机器人技术主题专家组组长王田苗告诉记者,对于机器人整机厂商而言,年销售量达到500台才能维持盈亏平衡,1000台销售量才能保持盈利。“国内年销售规模上500台的企业寥寥无几。”

技术瓶颈

机器人产业链主要分为三部分:上游是零部件生产,下游为机器人组装,最后是系统集成应用。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产机器人行业约有1000多家系统集成商,而涉足关键零部件研发和生产的企业较少。“中国机器人产业起步较晚,与国外机器人产业相差20多年。”广州市万世德包装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远强表示。

但事实上,国家863计划在过去的六个五年计划中,给予机器人产业的支持并不算少。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坦言:“症结还在于科研院校的研发水平与机器人应用市场的需求不匹配。”

随着劳动人口数量的逐年下降以及相应成本的快速上升,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突破的临界点已经到来,工业机器人的产业化,将带动成本以每年4%的速度下降,市场接受程度也会持续提高,同时,众多利好因素的推动下,中国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产业体系以及能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的行业系统集成商、设备制造商体系建设已经初现。

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已经进入新的历史机遇期,其核心零部件产业体系以及能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的行业系统集成商、设备制造商体系建设已经初现。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416)
分享到:
 更多关于 工控专区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