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ZARA及H&M高调打折 快时尚走下坡路?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03日

广东省服装设计师协会的一位负责人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坦言,相关资料和数据显示,今年服装行业的总体形势不太好,欧美市场和国内市场都在下滑。在如此大格局下,快时尚品牌很难独善其身。
  除了大形势,快时尚品牌的衰退或许跟其在中国市场的大跃进有更为直接的关系。相关资料显示,Mango用十年的时间在中国80个城市布局了200多个零售网点 ZARA则在中国开设127家门店。优衣库和H&M在中国的店铺数分别为205家和134家,并且成继续扩张态势。记者了解到,优衣库在本月底还将有4家门店开张,其中两家位于长沙,1家位于成都,还有1家位于上海亚新生活广场店。H&M则表示,2013年其将在全球新开350家新店铺,大部分新店都将开设在中国和美国。
  中国服装消费市场的蛋糕就这么大,在时尚休闲服饰这个细分市场,就有如此多的快时尚品牌扎堆竞逐,未来总有高库存的一天。业内人士对此不无担忧。事实上,在此前,国内运动休闲品牌已经尝到了盲目开店扩张的苦果,身陷高库存的泥潭难以自拔。而此后的关店、打折等断臂自救的方式固然可以解一时之危机,但给品牌形象带来不少的伤害,这已是前车之鉴。
  本土库存本土消化是明智之举
  由于SPA经营模式模式的优势,快时尚品牌在库存问题方面一直少有顾虑。因为其建立了一整套信息收集系统、物流调配系统、库存管理系统,同时还拥有企业专属的供应商和制造商。利用这种将设计、生产、销售全由自己控制的经营模式,快时尚企业成功压缩了供应链的长度,使企业在第一时间掌握市场信息,加快了应变协调的时间,从而实现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这种做法也是在于高库存危机的本土运动休闲服饰所渴望学习的经验模式。
  不过一旦遭遇行业性的不景气,再好的模式也无济于事。对于库存问题,快时尚品牌一直不愿过多提及,不过日前有媒体报道称,已有企业宣称获得ZARA西班牙总部的授权,计划在中国开设ZARA折扣店。虽然ZARA尚未正面回复该传闻,但公开信息对相关细节和禁止要求的描述颇为详细。譬如:店内布置可以和ZARA专卖店完全一样,也可以使用ZARA的logo,但折扣店要距ZARA正价店的70公里以外;不能悬挂ZARA门头。所有折扣商品严禁在互联网上进行销售和广告。
  一直以来,ZARA都是在欧洲清理库存,而中国区的库存均是运回总部。在鞋服行业独立评论人、零售业信息化及电子商务观察者马岗看来,随着ZARA在中国的扩张,把所有将库存运回总部清理必将增加不少的成本,因此需要本土渠道来消化。“开店越多,存货越多。退货去的成本也越来越高,本地消化,必成趋势!”也有业内人士如是评价。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305)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