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场运行态势来看,国储棉仍然是棉花供给的主要渠道。根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购销数据,截至2013年6月13日,全国2012年度棉花交售和加工基本结束,棉花收购加工企业2012年度棉花销售率为98.6%,同比加快8.5个百分点,较过去4年里的正常年份加快14.2个百分点。
棉纺企业主动应对
尽管国内棉花供应充足,但受成本影响,国内棉纺企业采购原棉的积极性一直不高。国内棉价高于国际市场,这对于以国内棉花为主要原料的下游纺织品服装企业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根据海关总署统计,2013年5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小幅增长。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为229.7亿美元,环比增长3.1%,同比增长5.2%,增速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速下滑,从短期来看,主要是国内的高棉价对出口造成不利影响。
面对相对低迷的国际市场和高企的国内棉价,国内一些棉纺织企业为了适应市场,调整产品结构,逐渐减少用棉量,主要生产高支纱及功能纤维。这也是我国当前纱产量不降反升的重要原因。2013年1至5月,我国纱产量累计为1365.6万吨,同比增长8.5%;2012年9月至2013年5月,我国纱产量累计2615.5万吨,同比增长12.3%。
总体来看,当前我国棉花市场运行态势基本平稳,国储棉对市场稳定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今年棉花仍然实行临时收储政策,收储时间为2013年9月1日至2014年3月31日,收储价格为标准级皮棉到库价格每吨20400元。棉花收储政策对于稳定棉花生产,维护农民利益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收储棉价格高企,对于下游棉纺织企业不是利好消息。更为严峻的是,国内棉花库存巨大,如何消化这些库存是国储棉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