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Bottega更名葆蝶家 奢侈品中文改名需谨慎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08日

考虑中国文化
  尽管面向终端的奢侈品品牌不会冒险改变品牌的名字,但它们在进入区域市场如何选择本土化名字却颇为“纠结”。英国奢侈品牌博柏利(Burberry)在进入香港、台湾地区时使用的是“巴宝莉”,事实上这一名字后来在中国内地市场也广为熟知,其知名度甚至高于该品牌后来在内地市场正式启用的“博柏利”中文名。
  而“宝缇嘉”这一名字也被广泛认可等同于Bottega Veneta。“怎么好多大牌到了国内正式名都不用大家熟知的呢?”在公布了全新的中文名后,葆蝶家的粉丝在其官方微博上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在上述业内人士看来,除非处于某种战略转型,需要扭转以前品牌在客户心中的形象,或是想更进一步以更精确的方式来阐述品牌内涵,不然正式启用已被广泛传播的名字不能算作明智的选择。
  也许“巴宝莉”这一名字太过女性色彩,也许葆蝶家出于无奈,但推出一个全新的、能被大众认可的中文名字显然并非易事,粉丝们对“葆蝶家”的反应就是佐证。
  在奢侈品行业有着多年经验、现为有机家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的陆晓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取中文名不仅要有品牌文化和定位考虑,也要考虑中国消费者的接受度和中国文化元素,中国的通俗文化下名字的谐音是否会带来不好的影响,这些经营者都是要考虑的。”而从字面上看,“葆蝶家”偏于女性色彩,与该品牌偏于男性的产品线定位亦不契合。
  对于更名的决策,谨慎的品牌一般会经过:商讨是否改名、取名、筛选、对筛选出的名字进行一定范围的调研、反馈正面、负面信息、决策一系列环节,而其中“调研”又尤为重要。
  “品牌的中文名字很重要,对于奢侈品品牌更是如此,一个好的中文名字能帮助消费者更好地记住品牌,而一个好的中文名字应该能体现品牌的特性和DNA的传承,同时也要让人产生好的、正面的联想。”陆晓明指出。
  在杨曦沦看来,如果网上对新名字都是恶搞式的传播,对品牌的口碑会形成不利。而即使“恶搞”的那些可能不是奢侈品品牌的目标消费群体,但在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合伙人任国强眼里,不管是高端还是中端人群,对中文文字的认识与理解会具有一定的趋同性。
  “当公众对新的名字开始狂轰滥炸,而品牌又没有计划性地对新名字进行传播,品牌最后的损失可能会很大。”业内人士强调。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674)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