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出口退税政策“千疮百孔”:骗税利益链现监管层身影

来源:中国轻纺原料网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08日

“比如辽宁一家公司在省内的出口总量实际只有100万,但他希望做到1000万去退税,怎么办?到深圳找一些不需要退税的小贸易公司,将他们900万元的出口贸易单以辽宁公司名义出口,这样一来,辽宁公司1000万的任务就完成了。”操作此业务的深圳某物流企业经理于先生介绍,辽宁公司不需要一家家去找小贸易公司,只需找到一个代理进出口业务的公司即可,给代理公司一定的贴息费用。 
  辽宁公司当时对记者直言,这种方式,得到了地方政府的鼓励,企业做高进出口贸易数据,同时能给当地的官员带来政绩。除了国家被骗税有损失外,其余主体均是一个多赢的格局。 
  争议出口退税政策 
  面对骗税分子盛行的乱象,出口退税政策备受质疑。深圳大学经济学教授钟坚提出,何不取消出口退税,直接降低企业源头的增值税? 
  中山大学教授林江则认为,完全取消出口退税,对中国的经济将产生巨大冲击,尤其是在国内经济不景气时,企业的盈利空间越来越小,很多企业靠出口退税才能生存下去,一旦取消或大幅降低,将引发企业倒闭、人员失业。 
  而在李超晔看来,骗税的毒瘤在于有报关行和货代公司的配合,要堵塞这个漏洞,除非取缔这两个行业,但现实却不可能,因为真实的货物出口,必须找这两个公司来运作。 
  李超晔认为可行的办法是,降低5个百分点的出口退税率,这也是骗税分子所能赚取的利润率,如果去除利润空间,骗税分子将无利可图。 
  另外,在制度上也存在不合理之处,一般的中小企业,作为小规模纳税人,无法开具增值税发票,只有升级为一般纳税人后才能开增值税发票,但两三个人的外贸公司,不需要任何生产成本,一两百万就可开展业务,却被允许开增值税发票。 
  “应该取消外贸公司开票资格,直接由生产企业自己开票。”李超晔说,这样可以杜绝外贸公司骗税。 
  钟坚认为,中国一直倡导出口转内销,但内销无法拉动,大量产能过剩的行业,还需出口消化,在中国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连续上涨几年的情况下,价格已经不具备优势,企业利润被无限压缩,若能在原材料环节开始减税,减少成本,利润也能相应增加,出口退税不一定让企业受惠,反而让一些空手套白狼的企业从中渔利。 
  事实上,从2006年起,为改变企业增长模式、提高竞争力,减少大额贸易顺差,我国曾多次降低部分行业出口退税率;然而,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受人民币升值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企业出口获利能力明显下降,就再次提高了出口退税率,仅2008年8月至2009年6月间,就7次提高出口退税率,恢复到了最高值17%。 
  “现在,可以分行业慢慢降低退税率,给企业一定的缓冲时间,而国际上对中国政府补贴出口企业争议也较大,称中国倾销,对这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则可适当多降一点。”林江说。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36)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