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外资便利店频传关店 华润万家等本土品牌忙“圈地”

来源:中国品牌服装网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10日

洋品牌频传关店

然而,在本土便利店崛起的背后,却是便利店不断增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和关店消息频传的残酷现实。在广州市区,便利店星罗棋布,一个街角可以有3、4家便利店,例如全家便利店在东风西路相距不到百米的同侧就开了两家门店,在其附近的赢商网OK便利店(拓展选址信息)则沿人民北路相距200多米的地方开了2家门店,便利店市场竞争之激烈由此可见一斑。

据媒体披露,去年,OK便利店在广州关闭了多家门店;7-ELEVEN在广州关闭十多家门店,在上海的关店数则多于开店数。今年4月,7-ELEVEN在成都的多家门店几乎“同时”关门。2010年,日本便利店巨头罗森曾放言三年开设300家门店,两年半时间仅开了57家门店,其中多数店铺仍被迫关店或调整营业时间。

对于7-ELEVEN、OK等洋品牌便利店的关店,中投顾问流通行业研究员申正元认为,其经过多年的市场培育,布点较多相对成熟,现在对效益的追求更甚于规模的追求。“在前期,7-ELEVEN也是有几年亏损,例如中国台湾地区的7-ELEVEN亏损约7年才盈利。现在,7-ELEVEN如果发现某个地段不符合预期的经营结果、亏损不能承受时会及时止损。”而除了关店止损,去年7-ELEVEN开始在中国内地市场启动特许加盟来“降压”。

业内观点:

本土品牌“圈地”

亏损或长达几年

《2012年度广东连锁五十强分析报告》指出,去年小型店铺的代表便利店业态增速达25.6%,远远高于五十强企业整体规模增速12.3%和超市业态的10.9%、百货店业态的10.7%。申正元指出,目前国内便利店仍处于高速发展和扩张的阶段,由于其“规模经济”的特性,尽管租金、人工等各项成本上升和前期将有长达几年的亏损,各便利店还在积极“跑马圈地”。

“对于便利店业态仍处于起步阶段的本土企业而言,布点尚少,更需要提升规模来摊薄成本,所以对于地铁口这样兼具客流和广告效应的优良地段会更有出手意愿。”申正元分析指出。

此外,申正元还指出,华润万家、美宜佳等本土便利店对于本地资源的把控能力相对较强,是其开展便利店业务的优势之一。据记者了解,7-ELEVEN在成都关闭的门店月租金均为300元/平方米左右,而本土大型连锁企业由于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等优势,在繁华地段的店铺租金均价仅100元/平方米左右。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169)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