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一件衣物的平均寿命3~4年计算,如果我国平均每年每人在购置5~10件新衣物的基础上,每年每人遗弃3~5件旧衣物,我国13亿人口年产旧衣物将达到39亿~65亿件。以棉花为例,一件t恤平均使用大约60克棉花,棉花种植要占用土地,使用农药。如果旧衣物循环再利用,或生产再生纤维,有利于减少棉花的消费,缓解国内原料资源不足的问题。
大大减低我国纺织原料进口依存度
“十二五”期间,我国纺织品的消耗量将以12%的速度增长。当前,我国人均纺织纤维消费量为17千克,2015年将增加到21千克。
“十二五”期间,我国纺织品的消耗量将以12%的速度增长。2011年纺织工业消耗各类原材料4130万吨,其中60%以上依赖进口。由于资源短缺,除桑蚕丝不需要进口外,我国每年需要进口大量棉花、羊毛、合成纤维生产用的石化原料,中国已成为全球纺织原料进口大国。当前,我国人均纺织纤维消费量为17千克,2015年将增加到21千克。
据测算,以年产废旧纺织品2600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60%来计算,则可节约化学纤维940万吨(相当于12个仪征化纤厂的年产量)、天然纤维470万吨,由此每年可节约原油1880万吨(相当于半个大庆油田的产量),节约耕地约1089333万平方米,占全年棉花耕地面积的46%,并将大大减低我国纺织原料的进口依存度。
世界范围内95%的纺织品都能回收
每使用1千克废旧纺织物,就可以降低3.6千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节约水6000升,减少使用0.3千克的化肥和0.2千克的农药。
当旧衣物作为垃圾被废弃后,如果被焚烧,不仅消耗了煤炭、电力等能源,焚烧过程本身就会产生大量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碳、燃烧后的灰烬等。如被填埋,不仅占用土地,所产生的有害物质还污染水土。因此,旧衣物被二次穿着、当作抹布,或翻修,继续实现它的使用价值,延长使用寿命,可以减少织物垃圾产生数量,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将废旧纺织品加工成再生纤维,可用作复合材料的骨架;对长度较短的不能纺纱的再生纤维,可用来制作工业用非织造布,用于汽车的隔热保温和沙发坐垫等。
国际回收局(bureau of international recycling,bir)2008年在瑞典哥本哈根大学进行研究得出结论:每使用1千克废旧纺织物,就可以降低3.6千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节约水6000升,减少使用0.3千克的化肥和0.2千克的农药。纺织工业大量回收使用废旧织物,与原生材料的加工生产相比,明显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现在世界范围内95%的纺织品都可以被回收,但是大部分废旧衣服都被拿去填埋垃圾场。避免废旧纺织品成为废弃垃圾,管理优先原则是:首先减少废旧纺织品的产生,如一衣多搭、二次使用;其次是资源化利用,如再生纤维使用,实现资源永续循环利用;最后,对无法再使用和再利用的织物的末端管理,采取填埋或焚烧处理。
节约生产同等非织造布35%能源
据统计,每吨旧衣服回收利用后,可生产0.99吨非织造布,等于节约了1.1吨纺织原料,同时还节约了生产同等非织造布35%的能源。
由于纺织原料来源于农业、畜牧业和石油化纤业,中国作为全球人口大国,织物原料的消耗量巨大,资源短缺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据统计,每吨旧衣服回收利用后,可生产0.99吨非织造布或0.99吨分色棉纱,等于节约了1.1吨纺织原料或0.8吨棉花,同时还节约了生产同等非织造布35%的能源,节约生产同等棉纱20%的能源。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