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棉花原料成本占到棉纱成本的70%以上,国内棉花价格居高不下,进一步压缩了纺织业的利润。正因为如此,个别棉纺企业不愿意从事生产活动,甚至直接进口棉纱,再倒卖给下游纺织面料或服装企业。
“政府应该进一步完善收储棉政策,破解棉花原料供应靠计划、纺织行业过度竞争靠市场的双轨制问题,切实为棉纺企业减负。”施正植表示。业界人士预计,2013年棉花价格倒挂的问题可能依然严重,加上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纺织行业所面临的压力很难发生根本好转。
棉花期货或成“烫手山芋”
而作为国内商品期货市场上曾经的明星品种,棉花期货近一个多月来渐成鸡肋,业界持仓量锐减,成交低迷。
锦泰期货分析师王楠表示,除了近期郑商所提高棉花保证金的原因外,更重要的是,现行的棉花收储制度破坏了棉花贸易生态,导致棉花期货价格难涨难跌,市场交易活力下降。
业界人士告诉记者,2010年至2011年间,棉花是郑商所绝对的明星品种,每日平均持仓量一度保持在30万手至40万手之间,2011年5月10日,郑棉09合约更是创下日交易320万手的天量;而到2013年7月9日,郑商所棉花期货的成交总量仅为32398手,持仓量则降至-8197手。
据了解,由于90%的现货棉花资源通过收储进入国库系统,市面上可用于期货交割的棉花资源十分有限,国内棉花期货跟棉花现货已严重脱节。棉花期货交易量大幅缩水的根本原因在于收储政策破坏了棉花贸易的市场生态,使得棉花市场交易也面临极大的困境,棉花期货成了投资者手中的“烫手山芋”。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