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阻传统销售遭四面伏击
在董晓燕看来,“最强折扣季”的出现,既与经济大势有关,也与行业竞争有关。
去年经济大环境不景气,需求不旺,很多服装企业面临高库存的困扰。在以服装精美著称的杭州,早在2012年,由于受欧债危机的影响,去年上半年通过当地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报检的服装出口货值同比就已下降了12.5%。一些主要出口意大利和西班牙的服装企业,从去年开始就很难接到订单了。
步步高广场长沙店少淑女装经理邹康说,也许经历去年天量库存后,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一些品牌6月底就在推秋款。
湖南省服装行业协会秘书长汤小健认为,电商的兴起,也促使线上线下的竞争更为激烈,表现的形式就是各种疯狂的折扣。“去年淘宝‘双十一’促销,总销售额达191亿元,这个数字其实是太令人惊讶了。线上的火爆,也挤占了线下的市场份额。”在他看来,一些转型慢的企业,将逃不掉走下坡路的命运。
内困库存成传统分销之痛
只有当潮水退去的时候,才知道是谁在裸泳。
因为服装的特性是必须“以人为本”,但“人心难测”,消费者如果需要1000件衣服,零售商可能要准备1800件不同尺码和款式的货品来供选择,而品牌商可能要生产出2200件衣服。如果是采取分销模式,从厂商到一级分销、二级分销、三级分销……再到消费者,中间产生的库存量将是惊人的。
库存的大量存在,使得“二八定律”在服装行业同样适用:从不打折的畅销款永远只有20%,是最赚钱的一部分;打折厉害的20%的滞销款则赚不到钱;而中间50%-60%数量的平销款则重在走量。“最强打折季”的来临,其实意味着“平销款”也进入了疯狂折扣的范围。
至于周转率,通常国际一流的企业,可以将一款新货品从订货到销售的周期缩短到3个月,而一些正在经历着阵痛的国产品牌,如李宁,产品周期甚至可能拉长到18-32个月。
疼痛总有爆发的一天。“最强折扣季”的出现无疑是一个明确的信号:服装行业竞争的白热化战幕已经拉开,但它更值得业界重审传统的生产销售链条。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