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代工服企回应订单转移 服装吊牌上的暗战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17日

“越南、柬埔寨、泰国、菲律宾等东盟国家的服装人工成本比国内平均低10%左右,并且其做工的质量和国内产品质量并没有大的差别。”马卫民向国际商报介绍。 

东盟国家服装产品的低廉价格不仅仅来自人工,大规模工厂、质量保证和进口中国“零关税”也是他们能够吸引快时尚品牌订单的原因。马卫民称,在越南、柬埔寨等国家一两千人的大工厂不在少数,相反我国服装工厂的规模却正在萎缩,规模优势不但进一步降低了成本,还抢走了国内的部分大单;另外,由于快时尚服装中的部分产品以设计和简约取胜,因此对生产工序和用料的要求不是十分复杂,同时东南亚工厂注意生产流程和质量检测,产品质量很容易满足快时尚品牌的要求;“对于快时尚的中国市场来说,东盟生产在质量上和国内一样,同时价格又更便宜,又没有进口关税成本,快时尚品牌没有道理不选择在东盟进行生产。”马卫民担心地说,一些中国服企的利润率本来就在10%以下,这样的价格竞争使他们的利润尽失,于是便放弃了快时尚订单。 

记者联系了曾经为快时尚品牌H&M代工的北京铜牛集团旗下的服装工厂,该企业负责人婉拒了记者的采访要求,并表示已经两年没有和H&M合作了。 

机会在于“快” 

“其实不仅仅是东盟地区和其他亚洲国家。摩洛哥、土耳其、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这样的北非东欧国家同样是中国服企的竞争对手。”马卫民解释说,虽然北非东欧国家的劳动力成为没有亚洲竞争对手那么低,但是他们的地缘优势使他们对来自欧洲的订单有天然的竞争力。 

快时尚的关键在于“快”。快时尚时装更新的周期远远短于传统服装品牌。马卫民告诉记者,以她的经验看,与快时尚合作的订单周期最长不超过一个月。这就要求中国服企有更快的反应能力。 

另外,快时尚中也有部分订单不那么“快”。原因是如H&M、优衣库等品牌都有许多“长销”款式,比如单色T恤衫、打底裤、棉袜等,这类“基本款”产品的更新周期往往在3个月以上。但这类订单目前大部分已经被东盟地区厂家因更低的价格瓜分,中国企业想要接快时尚的单,必须着眼复杂做工订单和快单。 

无论是在出口市场还是国内市场,中国服企都应积极分享快时尚的这碗羹。这块巨大的蛋糕仍然在不断膨胀,以中国市场为例,日前H&M大中华区总经理奥尔森(MagnusOlsson)透露,在今年上半年新开14家中国专卖店的基础上,今年全年的开店总数将会超过去年45家这个数字。 

马卫民对此充满信心。她说:“5年内,中国服企仍然有其自身优势,不论竞争来自哪里,我们的产业积累留给我们足够的财富。”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821)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