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成前不久发布的数据显示,该企业2012年底在全球的生产线一共523条,其中中国大陆的生产线为204条,比2011年底255条减少51条。而宝成同期在印尼和越南的生产线却明显增加,印尼从2011年的134条增加到157条,越南从140条增加到156条。这两个国家在之前与中国大陆生产线还相差100条以上,2012年却缩小到不足50条。
宝成方面称,为配合品牌客户的订单配置及善用各地生产优势,该企业去年将部分中国大陆产能转移到印尼和越南,2013年持续强化产能调度弹性,让中国大陆、印尼以及越南三地产能比重更加均衡。
人工成本持续上涨对制鞋业务的营运效率产生了一定影响,宝成旗下鞋企业绩甚至出现负增长。2013年1~6月,宝成子公司裕元工业营收37亿美元,仅同比增长1.4%;宝胜国际营收8.86亿美元,同比微降0.3%。值得关注的是,宝成今年第一季度净利润率已经跌至2.4%,下滑到鞋业约定俗成的5%这条“正常”临界线下,而去年同期为6.5%。
与制鞋巨头宝成相比,中小鞋企并不具备在海外设厂的能力,面临压力更大。当客户将订单转移至东南亚时,这几年,东莞等地陆续有一批鞋企倒闭。
“现在,中国年产鞋130亿双,其中出口100亿双,内销30亿双,尽管内销增速迅猛,但在短期内以出口为主的格局还不会被打破,假如海外订单转移加速的情况不引起注意,很可能沿海地区的大多数工厂在5~10年都转移或关闭,这个从业人数高达1900多万人的鞋业将面临巨大冲击。”李鹏如是表示担忧。
广州台商协会前会长吴振昌也称,“其实,全球总体消费没有减少,大陆部分订单正被越南、印尼等国家瓜分走,东南亚处于产业经济高速发展期,鞋子、服装、电子等产业已逐渐与中国大陆势均力敌。为了避免产业大规模转移影响到就业稳定,中国政府有必要通过多种方式来减轻企业运营成本压力。”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