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机器换人”正在浙江纺织化纤行业兴起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18日

不仅科爵,今年以来浙江省许多生产机器人的企业都实现了产值大幅增长。浙江汇力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制造各类机械手等辅助工具。据估算,今年一季度该企业产值已相当于去年的一半。而嘉兴的瑞宏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去年研发了多个型号的6关节机械手臂,目前月产量可达30万台。
  对于小微企业,这条路并不那么好走
  “机器换人,不是企业想不想做,而是不得不做的问题。”一直在企业调研的嘉兴学院副教授周振峰认为,人工成本不断提高,使许多原本利润微薄的企业几乎没有了利润,而大量的人工操作,也不利于质量控制和企业管理。
  在浙江省经信委技术改造处处长诸葛建看来,浙江制造的低成本优势已经不再。转向技术优势,从资本、人才等要素看仍需一定积累期,而“机器换人”,正是当前中小企业易学易用、见效较快的升级捷径。
  面对大好形势,也有专家提醒,“机器换人”在浙江仅仅是开始。目前完成或者正在进行自动化生产线更新的,主要是一些有实力的大企业。而对于广大小微企业而言,这条路并不那么好走。
  首先是投资巨大。据了解,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一些硬件上的投入达到百万元甚至千万元,而成本回收可能需要3~5年。而很多小微企业不一定具备资金实力,只能“心有余而力不足”。
  “机器换人”并不仅仅意味着生产线的更新。如果不能相应地提高职工素质,也会限制其效益的发挥。浙江省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兰建平认为,在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的转型中,简单重复的工作在急剧减少,企业规模不再由员工数量决定。机器换人要求一线员工必须尽快向知识型生产者转型。
  周振峰也认为,比硬件投入难度更大的是软件投入。他告诉记者,很多小微企业本身缺少技术部门及人员,难以自主开发新工艺、新设备,这就需要装备研发制造等相关支持。问题在于,某个产业集群是否有足够的需求来支撑新设备的产品化。每家企业产品不同,会带来个性化的设备需求,软、硬件的研发和维护成本就更高,而小微企业这方面的承受能力就很弱。
  周振峰建议,浙江的产业集群特征比较明显,政府应有针对性地在设备和技术研发方面给予扶持。从企业方面来说,“机器换人”不一定要一步到位,实力较弱的企业,不妨从采购简单加工设备开始,以后根据不同阶段的需要,逐渐更新设备。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194)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