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沈丹阳提出的“稳外贸”政策组合措施,目标可谓多元:既有利于稳增长,又有利于调结构;既有利于稳定出口,又有利于扩大进口;既有利于降低出口成本,又有利于开拓新市场,发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综合优势的贸易环境。
但真要实现以上多元化目标,必须出台一套组合型促进政策。究其根本,涉及“稳外贸”的实质性政策无外乎汇率、进出口关税、出口退税、信贷支持。
去年9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确定了8项措施,具体而言,加快出口退税进度,扩大融资规模,可以有效减轻企业资金流压力;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放心保)规模和覆盖面,特别注意加强对小微企业提供信用保险服务。
但这被一些业内人士称为临时性救急措施,并期待更强有力的实质性政策。周世俭表示,中国外贸的核心成本包含三个方面,农民工工资、汇率,以及出口退税。由于农民工工资上涨是必然趋势,不能改变,因此,只能动汇率及出口退税,同时加强信贷支持,以促进出口。
周世俭还认为,人民币不应该再追随美元升值了,应该保持稳定,甚至适度贬值。此外,对高科技企业、能源领域,甚至化妆品在内的消费品的进口关税也需要调整,从而促进进口。而出口退税不仅要快速,还要进一步提高退税率。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霍建国则对本报记者表示,目前来看,似乎这几项核心政策,去年国务院已经有相应动作。能够出台的估计是些较小的刺激性政策。
霍建国认为,最重要的是要给实体经济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不仅保证拿到订单的企业能够获得足够的信贷规模,也要放开投资领域限制,下放投资审批。“现在中国的关键问题在于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不景气。如果不能解决实体经济的问题,外贸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外贸企业的日子也不会好过。”
对于外界盛传的,年初制定的外贸“保八”任务难以完成的说法,沈丹阳表示,面对这样的形势,需要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但是现在也不能说就完不成预期目标或者没有希望完成目标,毕竟实现外贸的稳定增长关乎中国国内的就业、居民的收入,关系到国内经济增长甚至世界经济稳定。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