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地区纺织服装产业的崛起,也对包括安徽省在内的国内服装外贸企业带来挑战。据安徽大学经济学院马兆良老师介绍,目前,印度、越南、孟加拉国等国家的用工成本只相当于中国的1/5左右,原料成本相当于中国的7成,这样一来,出口价格自然比中国更有优势。“由于东南亚纺织服装产品报价相对较低,一些国际买家就转向那里寻找供货商,订单转移情况也因此日益显现。去年我们出口业务萎缩了近50%,今年状况依然不太好。”安徽纺织品进出口公司副总经理陶宗文说。
内有成本上升,外有竞争对手挑战,倒逼企业转型谋求出路。为应对出口不利形势,安徽纺织品进出口公司积极开发新面料、新款式,以此开拓外销市场。“目前,我们开发的两款新产品,已在欧美市场成功打开销路,相对前几个月,出口有所回暖。”陶宗文说,虽然东南亚纺织品出口这几年势头很猛,但是我们的纺织服装产业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在管理、硬件设施、工人素质上都有一定优势,“只要我们调整思路,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推陈出新,相信市场还是会回来的”。
贴牌不是长久之计
“我们是服装加工企业,主要以贴牌为主,毛利润很低,赚的是微薄的加工费,现在主要靠走量来积累利润。”孙正友说,像他这样的企业,毛利润多在3%~5%,如果能把毛利润做到10%,那就是相当可观的。
当前安徽省纺织服装的出口产品仍以贴牌为主,自主品牌、自主设计的还是少数。“外有竞争对手挤压,内有成本上升,出口的价格优势在不断削弱,所以做强品牌,提高附加值,是扩大出口的关键。”马兆良认为,对企业来说,单纯做代工,缺乏核心竞争力,有很大的市场风险。通过创建优势品牌,发挥品牌优势促进国际市场开拓,是纺织服装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为品牌化的第一步,服装加工企业可以先从贴牌代工转为原始设计制造商,通过卖设计,提高产品价值。
形势逼人,但也有积极因素。据省商务厅有关人士介绍,在今年3月份的华交会上,部分将订单转移至东南亚地区的欧美客商,由于合作方技术含量较低,不能完全满足其需求,而我国相关自主品牌企业设计、技术等方面相对而言更有优势,客商回流现象由此增多。以做强品牌取胜,以提升品牌赢得优势,这正是安徽省纺织服装加工企业难得的发展契机,也是站稳国际市场的必修课。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