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安踏运动品牌发展道路之历程 非同寻常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24日

当别人忙着开厂时,安踏已明确要走品牌之路;当他们在模仿安踏的营销方式时,“安踏”已经走在专业体育品牌建设的路上;当他们在揣摩学习“安踏”的销售网络和渠道拓展时,“安踏”已为上市做准备了......

在变卖了家里的值钱东西和族亲的资助下,“安踏”的创始人丁志忠成立了自己的制鞋作坊,主要依靠接国外订单而生存发展。

但由于当时福建晋江的制鞋业刚刚起步,像丁家这样的家庭作坊式鞋厂遍地开花。为谋变,17岁的丁志忠带着600双晋江鞋,来到北京闯荡。

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丁志忠终于让北京所有的商场都摆上了晋江鞋,包括北京王府井商场。

在北京的4年,丁志忠赚下了20万,但通过对市场的观察,晋江鞋在北京的低价销售也深深刺激了他。丁志忠认为,晋江货质量上没有问题,但是别人的鞋一天能卖1万元,晋江鞋却只能卖3000元,主要的原因就是晋江鞋没有品牌。

于是,丁志忠决定要自己创立一个品牌。

1994年,丁志忠迎娶丁幼锦,岳父丁思忍以注册地在香港的安踏公司为名,出资490万元在晋江创办安踏(福建)公司。至此,丁志忠家的作坊有了品牌和厂名。

“安踏”的意思是全家人希望丁志忠能够安安心心、踏踏实实地发展企业。

领头羊地位,快速奠定

当时晋江的制鞋业基本上都是在给国外品牌做加工,而且海外订单也相当可观。但丁志忠力主进军国内市场,而且提出自己负责销售,保证能够拿到足够的订单,并得到了家族成员的支持。

当时一个山西商人在北京看到安踏热销,就主动找到丁志忠要求做山西的总代理。丁志忠让他先拿走了50箱货,没想到三天后他就把鞋卖完了。

其实,在此之前,丁志忠就在考虑分级经营的加盟模式了。他相信,安踏在北京能够成功,在别的城市也一定能成功。经过一番考察,他提出山西的代理一年要投资300万,销售10万双安踏鞋,代理商同意了,并且一年之后在山西就卖出了60万双安踏运动鞋。

就这样,丁志忠开始致力开拓国内市场的分销渠道,到1998年底,安踏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已经建立起了近2000个专营点。

1998年,职业经理人叶双全来到安踏,负责安踏品牌运营和公司行政事务。叶双全提醒丁志忠,要在代工生产的眼前利润之外,重视品牌营销的价值。

这年10月,安踏在北京的公司接到一个消费者的投诉电话,说他的一双安踏才穿了三天,鞋头就有个部件断裂了。丁志忠马上指示立即赔偿并查明原因。检测结果发现,这一批鞋使用的鞋底确实存在质量问题。丁志忠想了一个晚上,做出了一个痛苦的决定,把1万双已经发往全国八个大区的鞋全部召回。然后他把公司全部员工都集中到办公楼前,那1万双鞋也集中堆放在地上。他对大家说:这批鞋价值100万,但出了质量问题就要承担责任。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丁志忠带头拿起一双鞋,放进了绞碎机。有的员工当场就落泪了,因为很多人以为只要返工就可以了。但他认为,人心中的责任墙一旦破了洞,就不是那么容易修复的。“如果损失100万能换来大家双倍的责任心,值得。”丁志忠说。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960)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