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强棉纺企业的“生存能力”“免疫力”需要的一整套组合拳,认为可以从下面几点入手:其一、减税和资金支持。棉纺织企业都是中小企业,原料和产成品税收的“剪刀差”以及其它各项税收的压力已使纺织企业“苦不堪言”;纺织企业做为1个出口支柱型产业,做为重要创汇产业同时也是解决劳动力就业的关键产业,税收所占的比例在我国总的税收体系中比较低,因此减税的对国家影响不大,但就微利、无利甚至亏损的棉纺织行业而言却至关重要;其二、降出口关税、提出口退税。目前我国纺织服装的出口退税为16%,但与高调刺激出口的印度、巴基斯坦、越南等国家在退税等政策扶持诸方面几无优势。印度除2013年1月提到的134个税号之外,还包括6个税目的纺织品、制成品以及101个税目的机械产品都将提供利息补贴,2012年印度纺织工业年营业额550亿美元,其中36%为出口贡献。建议2013年9月份以后出口退税上调至17-20%,同时出口关税下调2%,满足企业冲出去的需要;其三、9月份后继续启动低价抛储政策。第一轮抛储政策将在7月底结束,大部分大中型企业在竞拍国储棉、拿到一般贸易棉花进口配额以及一些涉棉企业、棉纺厂7月份适度流出一些现货等使棉纺厂支撑到9月份新棉大量上市问题不大,但20400元/吨的收储价格又将使很多棉纺厂无法消化(有收储价做参照,棉花三级现货的报价也不会低于20000元/吨),港口外棉、远月船期外棉的报价也将跟着中国的标竿走,棉纺织企业能否再坚持是个大问题,扶持政策越早出台越有利。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