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贸易壁垒曾是我市出口企业从事对外贸易活动的一大困扰,但今年以来,这种影响正在减弱。
记者日前从有关方面了解到,今年上半年,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针对中国新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为39起,由于我市涉及调查的进出口量较少,所以对赣州出口企业影响不大。
“企业商务成本,尤其是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正在成为影响赣州出口企业的最大问题,再加上人民币汇率持续高位震荡,企业的利润空间被一再压缩。”7月26日,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实际上,如果与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主要城市进行横向比较,赣州除油气价格相当外,其他成本均明显较低。以年用电量300万千瓦时、用工1000人、货柜1200个的企业为例,赣州商务成本约为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的2/3。但是,如果纵向比较,我市的用工成本与去年相比上涨了13%以上。
赣州华坚国际鞋城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李卫民告诉记者,尽管该公司1月至6月的出口值和进口值都分别同比增长了27%,但他坦承:“包括水、电、油气、用工、原材料等在内的商务成本接连上涨,企业经营压力很大。”
记者从市商务局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受商务成本持续攀升、人民币汇率高位震荡等不利因素影响,我市电子信息、玩具加工生产等行业的多家大型企业的进出口值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负增长。
江西最大的玩具出口企业——勤业工业(龙南)有限公司负责人赖增浓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该公司累计出口1680万美元,同比下降43.57%。“我们的欧洲客户量和订单总量流失了很大一部分,面临着不小的压力。”赖增浓说。
面对商务成本攀升和人民币升值的双重压力,是坐以待毙还是勤练内力谋发展?赖增浓说:“目前,我们新上了怡高微型马达、恒达包装等4个配套项目,实现了玩具生产上下游配套,降低了生产成本,企业面对人民币升值的承受能力也相应提高。”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