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澳大利亚国内棉花纺织能力非常有限,有95%的棉花都销往国际市场,因此其生产经营活动和质量标准体系都与国际接轨,采用HVI大容量测试仪逐包检验,其检测结果通过电脑网络联系棉农和棉商,便于棉花销售、储运和使用。澳大利亚棉业支持基于仪器的棉花分级制度,将澳大利亚机器测定色度与相关的目测色度分级进行连续对比试验。除了色度和叶屑之外,所有特性都由仪器检验得出结果。
澳大利亚没有专门制定国家棉花质量标准,也没有专门的棉花分级检验机构,所有的棉花质量都由各棉花公司负责。过去棉花公司参照美棉标准制定自己的棉样标准,质量差距不大,标准级皮棉是SM级,相当于我国的二级29mm。大容量测试仪HVI引进以后,建立了棉花分级的客观标准,提高了棉花质量检验的水平和效率。目前澳大利亚采用HVI分级的比例占棉花总产量的一半以上。
昆士兰棉业的分级中心每天可检测2000多吨棉花的上万个棉样,效率相当高。成捆的棉样包先按其条码编号摆入棉样盘,再通过全自动温湿度平衡机,10分钟后,棉样就可达到检测所需的温湿度,整个检测室温度稳定在20摄氏度,相对湿度稳定在65%左右,由自动记录仪记录。HVI检测结果由电脑网络通过Create V isual Classing2Buy Grade系统汇集在一起,内容包括棉花生产年份、农场主姓名、田块、品种、轧花厂、检测员姓名、经销商、批号、包号和长度、比强度、马克隆值等各项质量指标,不论是棉农、经销商还是购棉商都可以查到,便于以质定价和销售。
棉花品级质量高
2012年,江苏口岸共进口澳棉21.62万吨,占总进口量的14.8%,仅次于美棉和印棉。澳棉品级平均不符合率为10.76%,长度平均不符合率为1.12%,马克隆值平均不符合率为3.01%,强力平均不符合率为1.55%,品质指标均低于进口棉总体平均不符合率,整体质量均好于其他国家的棉花。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乌兹别克斯坦和印度的第四大棉花出口国,其棉花95%以上用于出口,色泽洁白,强力高,品质一致性好,质量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加州棉和埃及优质棉,主体等级在三级以上,内在品质及市场价位介于美棉SJV ACALA(加利福尼亚州圣加金河谷地区种植的“ACALA”品种棉花)和C/A(加利福尼亚/亚利桑那地区)之间,棉花纤维品质大体是长度28~30mm,比强度30~32cN·tex-1,马克隆值3.7~4.2(HVI ICC标准)。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