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国达指出,目前蚕茧价格已经处于历年来的高位,尽管未来市场可能会微幅波动,但下调的空间并不大。
“因为价格高位的话有可能有波动,那么从供需市场价格来看未来这个小幅的下跌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但是下跌的空间是有限的,因为他生产成本啊,市场需求啊跟过去相比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作为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成本的居高不下已经成为影响整个蚕桑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对此,许明芬指出,提高机械化和产业化程度,是降低成本的关键。
“我希望农民最好是走一个是机械化,就是专业化的养蚕;还有呢,要有规模化,规模化就是要跟技术要配套,要跟品种要配套,要跟设施要配套,要跟机械要配套,能够达到规模化;公司和农民进行搞合作社,建立长久的利益关系,这样农民二次分配他那个价格要比市场上的价格要高的多,机械化、专业化、规模化和产业化结合以后,能够对我们这个行业能够稳定。”
顾国达也指出,尽管未来价格会有微幅波动,但基本会维持高位。养殖户要对产业树立信心,加强生产管理,获取最大收益。
“生产对农民来讲是非常好的一个产业,价格的高低浮动是正常的,未来的这蚕桑生产还是比较好的,农民要对这个产业抱有信心;对这个产业的供求关系要有相对的了解,尽可能降低生产成本,注意这个蚕桑生产中对疫病的防治,注意风险,来增加我们的效益。”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