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业内人士认为,如果棉花直补能在全国推广,将是一针强心剂,可能会让沉寂已久的棉花市场充满活力。
但是,直补代替临时收储,真能解决棉花产业之困吗?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所研究员毛树春认为,影响棉花产业发展的因素很多,光靠直补的支撑,是远远不够的。
毛树春:“这个补贴,最多是补到粮食这个水平,不能比粮食还高。补贴是科技兴民去补?节水补?还是技术补贴籽棉?这都是不一样的,是补贴农民受益?还是补贴技术推广?哪个更重要,还是有很多问题的。”
毛树春认为,要解决棉花产业的根本问题,还是要走科技兴棉的道路,要提高土地的集约化程度。
毛树春:“这样的问题到底怎么解决呢?中央提出来家庭农场,有效的承包土地,但是这个里头,大规模的农田经营比重还是非常低。”
对棉花后市的不确定性预期,使得整个纺织链条的企业如履薄冰。而对于国内纺织企业如何走出困境,孙立武建议,纺织企业要加紧转型升级。
孙立武:“注意品牌化,包括新型产品的研究,避免过度依赖棉花,也可以推出纤维产品。”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