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传统业务业绩下滑 上市纺织企业频失“控制权”

来源:中国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07日

庆幸的是,本土纺织企业凭借着自身优势,保证了一定的主动权。

在对中国节能海东青提全购之时,重庆中节能方面表态,不拟仅因股份要约而对中国节能海东青现有营运及业务作出重大变更,或重新配置固定资产及雇员,也无意收购或出售其资产或业务。而中国节能海东青方面也回应,创始人粘氏兄弟的股份将不会变,以后仍将致力于环保新材料事业。

据一位较为熟悉内情的人士透露,这家控制欲极强的央企,之所以让步,主要是因为看中中国节能海东青的生产能力。

“经过多年发展,我们的纺织企业具备一定的生产优势和技术研发优势。这是能受央企青睐,能和央企平等对话的主要原因。”上述政府部门人士分析。

上述人士认为,与央企合作,这是一种强强联合,对本土企业而言是转型升级的机会。

相关链接

全国纺织企业“脱壳”事件

主营业务完全改变并“被借壳”的纺织企业并不止中国服装一家。

从今年年初开始,主营纺纱与织布的华润锦华就开始发布公告称,公司将通过资产出售、置换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方式进行资产重组,创维数码旗下的创维数字也将借收购华润锦华实现借壳上市。

除此之外,主营毛纺业务的天山纺织也从2010年起就踏上了重组之路,其三度向证监会提出增发收购西拓矿业股权的预案,欲将主营业务拓展为矿产资源开发和生产。

德棉股份更是早在2009年就由棉纺织企业转变为房地产企业,上海爱家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旗下爱家豪庭也通过向其注资实现了上市。

以华润锦华为例,从2010年至今,该公司的总营业收入几乎没有增长,净利润则直接从8204万元迅速下跌至353万元。而与中国服装相似,天山纺织2012年的亏损额也达到了1300余万元。

从近期公布的2013年半年业绩来看,蓝鼎控股、维科精华、三毛派神等纺织企业的净亏损额均超过1000万元,常山股份的亏损额甚至达到了3400万~3600万元。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737)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