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浙江湖州 丝绸产业调查:缫一吨丝亏2万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07日

湖州丝绸产业的现状,也反映出传统纺织产业正面临着日渐式微的困局。
  湖州市纺织行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湖州制丝企业大量关闭,产能严重萎缩,五年前湖州有47家制丝企业,产能大约70000绪,年产生丝6000吨左右,目前产能只剩10000绪左右,年产生丝不足1000吨。
  面对行业的困境,湖州宇丰丝绸有限公司总经理方永强认为,政府对丝绸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够,有关政策在引导扶助发展高新企业的同时,也应重视对丝绸等传统产业的支持,“两条腿走路”,支持丝绸企业发展既是文化传承,同时是劳动密集型行业,能解决大量就业。
  有企业代表认为,政府对丝绸这个民族产业不够重视的表现还在税收方面。缫丝被看成是农副产品加工,原料只能抵扣13%,成品却要征税17%。
  在资金方面,湖州正源丝织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柳平则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现在银行贷款必须有抵押物,中小微企业只能望梅止渴,即使现在政策上提倡金融机构要支持中小微企业的发展,但他认为,这项优惠政策并没有得到实际落实。
  在价格波动上,沈志平认为,位于浙江嘉兴和广西的地方丝绸期货市场整体盘子并不大,它们暴涨暴跌的表现影响了实体经济的发展,“不少外贸商的采购价以期货市场的价格为基准”。
  有厂家认为,面对行业困境,企业必须转型。然而,资金缺乏的丝绸企业不足以支撑企业实现更有效率的升级,丝绸之路集团副总经理、湖州永昌丝绸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敬星向记者抱怨道:“靠微薄的利润如何转型升级?如何进行制造装备更新?如何人才引进、技术改造、工艺开发、新产品开发、设备引进?”
  凌兰芳认为,政府应该千方百计减轻企业税负,引导一产蚕桑走向优质化、规模化、专业化经营。支持二产企业加快科技进步,提升员工劳动素质,经营模式变革。推动三产服务为民族丝绸品牌创建提供帮助,鼓励行业兼并重组。
  “行业在震荡中发展,利润在震荡中下降。”凌兰芳认为,转型升级更加迫切。走差异化经营的道路,避让红海,错开发展。丝绸行业的出路有两条:一是品牌国际化,走进纽约巴黎;二是市场内需化,走进百姓家里。
  此外,凌兰芳还认为,整个行业的创新突破点包括养蚕产业化、缫丝智能经、织造数码化、后整理精美化、应用跨界化等,只要有一项重大突破都要会引起行业革命,带来红利。不过,近期市场难关如何渡过,这对每一家企业来说都是生死考验,目前政府减轻税负是最为有效的帮救措施。
  凌兰芳表示,为了应对眼下的困境,以及着眼丝绸产生更长远的发展,湖州当地的龙头骨干企业开始“密谋”出路,包括走高端品牌路线,增加附加值,采取“抱团”思路——抱团取暖、抱团前进、抱团发展。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459)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