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洲已被禁止销售和使用的化学品壬基酚,依然能生产并出口到法律限制不那么严格的国家,比如中国。
上月,一家位于广东的外资化工企业向环保部申请购入1万吨壬基酚,这一数字被环保部建议下调为9600吨,申请若获批,9600吨壬基酚将被用在中国市场。
壬基酚是纺织污水中常常被检测出的一种环境激素,渗入环境后会改变某些生物体的性发育,这种内分泌干扰素在欧美等国家均被列入禁用化学品名单。但中国的5万多家纺织工厂需要更多的壬基酚,尤其是在服装清洗、印染工序中,壬基酚是“物美价廉”的好帮手。
除了进口,根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信息,中国每年还生产4.7万吨的壬基酚。尽管目前没有证据表明,被添加上述化学品的服装在与人类皮肤接触中会产生危害,但壬基酚不溶于水且可以在生物体内累积的顽固特质,被认为一旦经由食物链进入人体,将对健康构成威胁。
壬基酚正被大量服装品牌所消费。2012年,非政府组织绿色和平的一份针对部分品牌的检测报告中显示,63%的样品含有壬基酚。其中不乏ZARA、H&M等快消品牌,此外,奢侈品牌同样未能幸免。报告显示,阿玛尼被检测的样品中,56%都含有壬基酚。
这只是上述国际品牌中国供应商的产品中被检测出的众多危险化学品成分之一。
从相关部门了解到,《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目录》目前正在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牵头制定,工信部也正在尝试改变原来按照生产体系建立标准的思路,单独列出一个与消费者安全相关的标准体系。
但迄今为止,中国并没有一份要求工业界淘汰的、具体的危险化学品名单。
黑名单
在发布调查报告前,为了给利益相关方足够的冲击,绿色和平将调查目标锁定为纺织业中壬基酚的使用。
污染防治项目主任张淼带着团队在全国各地做品牌供应链调查,了解供应商的实际情况,并调查是否有排污的记录。明确目标后便开始采购服装,并送去欧洲独立第三方实验室进行检测。
“2011年主要是运动类品牌,2012年主要是快消类”,项目负责人张淼和同事们每年都会敲定一个服装类别,然后根据销售量选出20家左右,品牌的销量越多,平均来讲使用有毒有害化学品的量越大,张淼希望这些知名品牌能够做出“去毒”承诺,严格监管其供应链。
耐克、阿迪达斯、李宁等运动品牌是绿色和平2011年第一份调查报告的检测对象,检测报告在对外公布之前已通过邮件寄至各企业,其中指出被调查的15个知名服装品牌在中国的两家供应商排放的污水中,含有能够感染内分泌并影响生殖系统的环境激素类物质。2011年,15个知名服装品牌中,先后有7家向社会做出“去毒”承诺。其中,李宁是唯一一家做出“去毒”承诺的国产品牌。
发至品牌企业手中的调查报告也经常遇到石沉大海的时候,“最难的是谈都不愿意谈、完全没有意愿的企业,我们也没有其他渠道推动它去做这个事情”,张淼说到,在过去两年的两份报告中,浙江民企美特斯邦威都被要求做出承诺,但没有回应。
购买并使用壬基酚并不违反现行中国法律。企业认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纺织业现在很难做,企业才刚起步,政府都还没出这样的法规,企业只要遵纪守法就可以了,你们怎么还要求这么多。
不过,2013年年底又将会有一批品牌服装企业收到来自绿色和平的邮件,邮件中会被通知产品已被检测,并附上检测报告。同往年一样,绿色和平会择日将过去一年的调查结果公布于众。没有人乐意收到这个贴着“激进”标签的非政府组织发来的邮件,公布检测报告的方式确实有效。到目前为止,已有17家品牌企业为此做出“去毒”承诺,在绿色和平公布检测报告不久后,他们纷纷在各自的官网上贴出承诺,2020年之前去除供应链中有毒化学品的使用。
白名单
绿色和平的第一份调查报告引起了环保部的回应。2011年环保部专门召开了一次关于环境激素类化学物质环境风险防控的研讨会,就如何建立和完善化学品环境管理的长效机制提出建议。2012年年底第二份调查报告问世后,浙江省萧山和绍兴两地环保局组织当地印染企业,共同参加今年3月由绿色和平主办的中欧企业有害化学品替代研讨会。
但该报告的科学性和绿色和平组织的立场还是遭到了质疑。中国纺织工程协会名誉理事长张怀良说,“他们的工作对我们来说有鼓励作用,但是不能决定我们的作为,我们对他们的某些看法会有批判性接受,总体上欢迎,但不盲目”。
绿色和平的社会监督确实起到了作用。今年8月28日,包括耐克、阿迪达斯、李宁在内的服装品牌还将出现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社会责任年会上,他们将对社会联合公布有毒化学品零排放的措施。这一次是企业主动找到了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在副会长孙瑞哲看来,这和绿色和平等组织对他们之前的抨击有关系。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