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可分为焚烧垃圾、可回收垃圾等,如废旧泡沫、矿泉水瓶等”,武汉纺织大学“绿色营”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员王振宇正在向洪湖市瞿家湾镇的村民讲解垃圾分类及处理情况。
王振宇和他的伙伴们跑图书馆、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忙碌了一个多月。用生活废弃材料做成了展板、宣传卡片,并准备了讲解词,向村民介绍垃圾分类知识。
“向村民讲垃圾分类知识不容易,要用老乡听得懂的语言,还要因地制宜讲得他们能接受。”王振宇笑着说,“路过的老乡听得很认真”。
7月上旬,武汉纺织大学“绿色营”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湖北省洪湖市瞿家湾镇,开展主题为“追寻中国梦,拯救水时代”的暑期社会实践。“绿色营”社会实践队员进村讲解垃圾分类知识、举办了环保晚会,并对当地的水质、生物多样性、湿地气候展开了系统的调研,得到了一手材料。
“绿色营”成员在瞿家湾镇集市进行了垃圾分类的宣讲,队员们从专业知识出发,就垃圾种类、处理方式及危害等方面为村民们进行了细致的讲解,指导村民如何进行垃圾分类。通过对村民进行走访调查,“绿色营” 成员还收集了村民对当地环境的看法,引导村民认真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
瞿家湾镇长瞿兆利介绍说,为了加强垃圾分类工作的监管,瞿家湾镇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方案,即将实施“门前三包”政策。武汉纺织大学“绿色营”活动为当地的环保进程打下了良好基础。
“森林是哺育人类的摇篮,咱们的祖先,在原始森林生活,他们深居林海,穿树叶挡风寒,托森林遮阳防暑……”,穿着零消费制成的服装的大学生们正在用诙谐幽默的相声介绍环保知识,这是“绿色营”营员在瞿家湾镇街头举办的以绿色环保为主题晚会的现场,吸引了大批居民、游客驻足观看。
相声编写者、“绿色营”成员廖昭彬——绿色营旨在通过相声的形式,以幽默的言语和动作展现环保理念,让村民能够更注重身边环境的保护。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