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黑云压城:我国服装行业为何霜重鼓寒?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12日

纺织服装企业外迁的路也并非一帆风顺。以往在政府的引导下,很多企业开始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但随着人工工资的不断上涨,目前中西部地区的用工成本实际上与沿海一带并没有太大的差异,并且,随着物流运输等成本的上涨,纺织服装企业内迁之后,绝大部分也并没有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愿望。因此,在这种情况之下一部分纺织服装企业不得不移往越南、缅甸、印度等东南亚,以降低人民币升值、人工和原材料成本上升带来的影响。
  创新乏力背后的悲哀
  纺织服装行业创新,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行业内不论开何种会议,办哪样论坛,或多或少都要说到这个问题。实际上,纺织服装行业创新涵盖的内容十分复杂。其中包括纺织技术的创新、营销模式的创新、经营理念的创新、企业文化的创新等等。但是,让人遗憾的是我国纺织服装企业的相关人士,包括各种专家学者,各类企业老板,说起创新来大多头头是道,而将创新思维落实到行动中去的却是寥寥无几,大有“雷声大、雨点小”的味道。
  导致这种“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中的矮子”现象的产生,归根结底还是在于纺织服装企业实施创新,必然就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同时这种投入并不能保证就百分之百能获得收益。因为,不论何种方
  式的创新都是会与失败“如影随形”的。所以,纺织服装企业在创新方面总是显得谨小慎微,唯恐一步走错便落个“血本无归”的下场。
  另外,长期以来在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形成的“拿来主义”恶习也是阻碍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据了解,我国很多纺织服装企业所谓的“创新”不过是简单的模仿。这种模仿由于时间短、投资小、风险低、操作简单,据说从产业发展初期便被行业内大量采用。实事求是地说,这也为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帮助。但时至今日,我国早已经成为纺织服装大国,这种模仿创新的弊端也就暴露了出来。其一便是长期习惯性地模仿他人,导致了自身的研发能力薄弱或者是基本没有。其二就是由于研发能力薄弱导致的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导致了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一直停留于低技术水平。客观地看,缺乏实质性的创新,让我国从纺织服装大国转型为纺织服装强国的梦想一再“姗姗来迟”。
  另外,在营销方式方面我国的纺织服装企业也是数十年如一日从未创新出更为科学的模式。据了解,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纺织服装企业目前仍然还在以直营店和加盟店两种连锁店形式进行产品的销售。实际上这种营销模式相对已经落后,并且还潜在着较大的风险。比如说,没有招聘到足够数量的合格店长和营销人员;没有找到口碑好、租金合适的店铺门面等等不确定因素都可能导致营销计划的失败。
  人总归是要穿衣服、盖铺盖的,所以永远都只有倒闭的企业而不存在倒闭的行业。大浪淘沙,适者生存,市场规律淘汰掉的只有不适应时代发展的弱者。经过这一轮洗礼之后优秀的纺织服装企业必然会脱颖而出,迎来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57)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