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述调查中,有关部门查处假洋品牌案件84起,其中服装类37起,成为假洋品牌的重灾区。不少假洋品牌实为国内注册、生产,却打着国外进口的幌子。例如,“尤尼克斯”运动袜,标注“产地日本”,实为内地生产。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的假洋品牌已不再是简单的“冒牌”,而是使尽招数、变法包装。根据业内人士的分析,目前市场上的假洋品牌大致分为几种类型。一是在境外注册商标,但产品从设计到生产都在国内完成;二是境外注册商标,设计、原材料从国外引进,产品生产则在国内完成;三是国外注册商标并生产后,转销国内。
市场需求是诱因
对于市场上“看起来”、“听起来”、“感觉上”像洋品牌的假洋品牌,中国市场学会品牌委常务理事吴之分析,消费者倾向于洋品牌,因为市场发展过程中,洋品牌代表安全、可信等。洋品牌的供给不足、价格昂贵在业内看来,也是国内企业“伪装”以谋取利润的诱因。
曾对品牌进行研究并著有《大牌密码》的作家范军分析,另一原因是国产品牌,缺乏竞争力。这样的“伪装”在范军看来不利于国内服装业的发展:“没有自己的品牌,最后什么也没有剩下。”吴之指出,监管不力也是导致企业“摸着石头过河”,伪装洋品牌的温床。
“加一些外国元素,价钱越来越高,身边买的人反而越来越多。”郑小姐发现前述服装品牌消费者越来越多,但她表示,面对与真正洋品牌差不多的标价,又明知是“本地嘢”,她不会再购买该品牌。
因此,通过行业十大评选活动,以“打造行业评选奥斯卡”为目标,为纺织服装企业构建打造品牌的有效平台,也助推了纺织服装行业走上新的发展之路!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