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世界各国纺织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发生较大变化。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纺织产业用工成本比东南亚国家高出1倍至3倍,用棉成本高30%以上,国际纺织产业已向更具成本比较优势的发展中国家转移布局。就此,王天凯表示,“积极‘走出去’,充分利用国内产业基础优势,参与并主导全球产业布局调整,我国纺织产业有条件在新的国际布局中占据更有利的竞争地位。”
随着纺织企业“走出去”的实例不断增多,在对外投资的实践中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整体呈现出涵盖地域广泛、海外布局与国内产业协同互补等特点。但同时,也有不少企业遭遇了“水土不服”的问题。外部环境方面,不同国家间制度、文化、习俗等方面差异形成的障碍较多,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加以解决;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基础设施落后、法律制度不完善、工人技术素质不高等问题,投资环境尚不十分理想。从企业自身看,缺乏跨国经营管理经验、人才储备不充分、投资技巧运用不足等问题较为突出。
对此,专家表示,从企业自身来讲,一定要充分做好前期技术准备,有效防范投资风险。同时,要细致了解国内外相关法律制度,实地调查投资国的投资环境;充分借助专业中介机构经验,全面评估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提前做好海外发展所需的语言、技术、管理等人才储备等。从行业发展的高度上看,企业“走出去”不仅需要政府的保驾护航,还需要行业组织搭建平台,联动上下游企业组建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从而增强单个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只有政府、行业组织、企业携手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产业的有效“走出去”。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