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地运动服装行业正成为一个吞噬巨头的“泥潭”。上周日,李宁于香港联交所公布上半年业绩情况,公司延续去年颓势亏损1.84亿元。同时,公司在去年关停1800余家网点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再减410家店铺。
其他龙头企业的情况也不理想。安踏上半年净利润录得近两成的下滑;耐克截至6月的2013年财报则显示,中国市场收入同比下降5%。业内人士认为,除了库存尚未出清外,业绩下滑的另一个原因是前期各家企业渠道大扩张却正好遇上了消费疲弱。
“壮士断腕”成效不彰
据披露,李宁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9.06亿元,同比下滑24.6%。分品牌来看,李宁品牌同比下滑28.4%,其中服装同比下滑35%、鞋类下滑22.7%;处于收缩的Kason、lotto和Z-DO等品牌的情况则更不待言,整体收入下滑达四成。在此情形下,以器材为主的红双喜成为公司品牌系列中唯一的亮点,逆势取得23.4%的增长,占公司总收入的比重也上升5个百分点至13%。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鞋服品类毛利率依旧维持在44%的水平,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公司依旧出现较大亏损的主要原因在于,在收入下滑的情况下,销售费用依旧升至12.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骤升至41.6%。
市场人士认为,这显示了公司在收缩战线的同时仍试图放手一搏。一方面,李宁上半年继续“砍掉”多余的店面,目前公司网点数量进一步下滑至6024家;另一方面,公司则加大了对篮球等重点项目的投入,包括对CBA及赞助的NBA球星韦德相关品类的重点打造与推广。
李宁如此大刀阔斧地变革,目前看来效果并不明显。从存货出清的情况来看,渠道平均周转期从最高时的9个月下降至7个月以下,但仍处高位;报告期末存货减值准备4.61亿元,较期初的5.86亿元下降约两成,但经营性现金流仍为-2.43亿元的净流出状态。同时,“重金砸签约”的做法是否能取得预期效果也很难预料,市场对韦德十年1亿美元的签约费是否高估存诸多争议。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