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的各大大宗商品市场几乎都集中在青岛保税港区,这里有着适合市场发展的区位优势和政策环境。”青岛保税港区管委主任王怀岳介绍,保税港区将加快高端市场集群发展,推动农产品、建材、铁矿砂、纸浆等市场建设,争取到“十二五”末各类市场交易额突破5000亿元,成为国内各专业领域重要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打造重要的临港航运服务中心、大宗商品国际交易定价中心,强力吸引国际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要素资源快速集聚,加快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型,成为推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新引擎。
持续创新的活力
目前,青岛保税港区已构建起以橡胶、棉花、矿权交易为龙头,集贵金属、化工品、农产品交易于一体的国际交易市场体系,基本形成了多种类的专业化市场交易中心和信息中心。
在发展市场集群的过程中,青岛保税港区一直没有停止创新的步伐,不断拓展保税港区功能政策,创新性使用电子关锁、“集成通”的通关综合服务平台,使查验费用比原模式每箱节省500到1000元,吸引了国际供应商入区设立采购中心,全球捷运集团与德国辛克集团创建的轮胎世界采购分拨中心、韩国三星集团创建的LED显示屏进口分拨中心、上海恒联货运公司创建的首饰世界采购配送中心发展迅速。新功能政策的突破,促使现代服务业比重不断提升,二三产业比重达到25%:75%。
正是有了配套软环境的优势,在高端市场集群蓬勃发展的同时,以进口消费品为主的专业市场也正在迸发活力。青岛保税港区红酒交易中心去年开始运行,建筑面积近3万平方米的展厅内,摆满了来自西班牙、法国、意大利等国的进口红酒。
据青岛保税港区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展厅内摆放的红酒全都是原瓶进口,实行现货交易,同时积极引进全国唯一一家具有国际通行权的酒类权威检测中心,并计划投资200亿元,规划10平方公里,建设北方最大的中国国际酒水进出口贸易总部基地。“区内可以免关税,免增值税。区内流通可以减免流通税,企业不出国门就能享受相关优惠政策,缓解红酒进出口在普通港口繁琐的出入境通关现状。同时,进口商可在保税港区内设立工厂企业,并对存储的红酒商品进行更换中文标签、桶装改换瓶装等操作,在不加工的情况下生产新的商品,极大地促进了转口贸易。”该负责人介绍说。
现在,青岛保税港区又开始探索构建进口商品国际贸易总部基地。充分利用保税功能政策优势,加快建设以进口酒水、食品为基础,集婴童用品、化妆品和奢侈品等进口商品于一体的贸易综合体。据透露,在充分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该基地年内将完成进口商品交易展示大厅、食品储藏库、基酒储备库和进口商品电子交易平台等五大功能模块,到2018年,建成集检测、展示、交易、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进口商品国际贸易综合体,各类商品年进口额突破100亿美元,进口基酒达到1000万吨。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