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2013年纺织业开局不俗三风险潜伏须警惕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26日

收入增长13.2%,利润增长13.5%,销售利润率升至4.5%,亏损减少1.6%……2013年的纺织行业,尽管一季度开局不错,但未来前景依然扑朔迷离,其中,出口、棉价和高库存仍是整个行业风险最集中的地方——国际竞争力下降,棉价差可能继续拉大,企业“去库存”压力不减。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预计,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主要经济指标仍将保持稳定增长,但随着低基数及季节性因素消失,纺织出口增速将逐步回落,总体保持在10%左右。
  当棉价不再“疯狂”
  今年以来,长期饱受内外棉价差之苦的棉纺企业终于可以暂时舒一口气。
  以4月份为例,国内外棉价差在3500~4000元/吨之间,而去年内外棉价差一度高达6000元/吨。据估算,当国内外棉价差小于2000元/吨,企业尚可以通过技术进步、品种开发进行对冲 当棉价差扩大到4000元/吨以上时,就很难通过其他方式弥补 若棉价差超过5000元/吨,企业即将面临亏损。
  毫无疑问,国内外棉花价格差距缩小,为国内棉纺企业降低成本,增加盈利提供了空间。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棉纺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38%,净利润同比增幅超过49%,成为纺织制造业中净利润增速最快的子行业 销售毛利润也从去年的13.46%提升到14.05%。而在去年,受到高库存以及高棉价差的共同打压,国内棉纺企业全线亏损,全年营业收入同比下滑2.68%,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34.67%。
  外销利润占到八成以上的棉纺龙头企业——鲁泰集团便是最大的受益者。今年一季度,鲁泰A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和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4%、74%和67%,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同比增长77%。另一家棉纺龙头企业华孚色纺一季度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也同比增长23%和25%。
  棉价差回落,还使得棉纺企业的开工和接单情况一片大好。据统计,一季度棉纺大型企业的开工率超过90%,九成被调查企业的二季度订单同比持平或增加,有三分之一的企业棉花库存超过40天。
  尽管暂时趋于平静,但棉价差依然存在继续扩大的风险。在中纺联会长王天凯看来,不同的价格形成机制是造成国内外棉价差的主因。“国际棉花价格取决于市场供求关系,而国内棉花价格以临时价和进口配额为支撑。”
  因此,从长远来看,破解棉价迷局还应加快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完善棉花宏观调控机制,实现内外棉价的市场化对接。据透露,国家发改委已经启动了我国棉花管理政策改革进程,正在制定时间表。中纺联也在各棉花主产区进行调研,将针对棉花直补、棉花体制改革等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政策诉求和措施方案,以促进国内外棉花价格的对接。
  当出口竞争力下降
  中纺联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4月,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达到825.35亿美元,同比增长16.24%,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15.17个百分点。
  外需回暖、低基数、补库存是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强势反弹的主要动力。今年以来,美国经济缓慢复苏,欧盟经济逐步脱离底部,形成向上拐点,而新兴经济体保持增长,促使外部需求回暖。据估算,国外零售商大量补库存,带动我国服装、纺织品、箱包等7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970亿美元,增长21.8%。
  商务部的调查数据也显示,近四成被调查企业3月份的出口订单金额环比出现增长,而出口订单下降的企业只占21.2%,自2012年7月以来这一比例首次低于25%。3月份企业出口信心指数达到108.7,重返临界线以上。3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中,新出口订单指数也已经从1、2月份的48.5和47.3,跃升到50.9,重回临界线以上。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65)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