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我国纺织产业纤维加工总量 约占全球55%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26日

 

重新布局,构建纺织业新竞争优势。6月28日中国纺织产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交流大会在北京举行。本届大会是中纺联第一次较大规模组织全产业链的纺织人共聚一堂,就纺织服装业“走出去”这一重要议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

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纺织服装行业最大的生产和出口国。但是在辉煌的背后,产业长期积累的深层次问题也逐步凸显。产能过剩、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环境问题、生产成本持续上升、核心竞争力不强等因素,成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国际市场低迷,人民币升值使得行业更是雪上加霜,外来订单持续转移,我们在传统市场的出口份额不断下降,产业转型升级已经成为摆在中国纺织业面前的当务之急。

而“走出去”不仅能够释放过剩的产能,还可以通过全球的资源配置,降低综合成本,规避贸易壁垒,加速品牌国际化,从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推进产业全球布局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在会上表示,2000年至2012年,我国纺织产业纤维加工总量占全球比重从25%提高到约55%,出口贸易额占全球比重从15%提高到约36%,纺织产业“走出去”的实践日渐增多,动力不断增强。

王天凯说,近年来,我国纺织企业的制造成本大幅提升,而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依托低廉的劳动力成本等条件获得迅速发展。目前,我国纺织行业用工成本比东南亚国家高出1至3倍,用棉成本高30%以上,纺织产业在中低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明显下降。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会长江辉针对中国纺织业的现状表示,“走出去”已经成为行业的共识,但是必须知道,要“走出去”并站稳脚跟,并非易事。大多数企业对“走出去”目的国的市场、政策、产业环境不了解,还存在着诸多风险,事实上目前成功“走出去”的纺织服装产业可谓是凤毛麟角。

江辉认为企业“走出去”,不仅需要政府的保驾护航,还需要行业组织搭建平台,联动上下游企业组建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共同“走出去”,从而增强单个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行业组织利用自己的优势,进行谈判,为企业争取一定的权益保障。只有政府、行业组织、企业3方携手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产业的有效走出去。

中国-东盟合作机遇无限

从全球角度来讲,中国纺织企业正面临着不少问题:欧美经济正在持续下滑,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下调,货币政策从紧和劳动力成本提升,都是纺织企业面临的挑战。针对这些挑战,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马明强表示,此时中国纺织企业走进东盟面临着最好的机遇。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795)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