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棉储政策进入死胡同 纺织企业经历生死浩劫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26日

政府已经开始行动,改革“比计划经济还要严格”的收储制度。
  目前,针对2014/2015棉花季政策,相关各方纷纷展开调研活动,政策方案将于年底提交给发改委。发改委、财政部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等有关部门也就直补政策进行了调研。
  据知情人士介绍:“主导棉农直补与临时收储并轨的政策游说方认为,要保障棉农种植热情、棉花种植面积、棉价稳定,国家收储政策应该继续保留,设计的收储价格维持在种植成本附近,而棉农直补政策需要考虑WTO规则、国内财政环境等因素,直补额度设定不会太高。”
  “直补并不是一个好方法,但在现在的阶段来看,这是改变现行制度最快的方法。”高勇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中国银河期货公司棉花产业部总经理张洪洲则认为,如果棉花收储改为直补,国内棉价将逐步回归市场,与国际棉价接轨。这也意味着国家对棉花价格“兜底”行为的终结。
  “棉花直补政策对纺织服装业是一个利好,但若直补政策没有落实到位,没有从根本上保护棉农利益、稳定棉花产量,反而可能会因棉花供应大幅波动而导致棉价大起大落。”银河期货分析师陈晓燕表示。
  由于棉花种植区域分散、面积不明,直补资金如何保证补贴到种植农户的手中,具体到是按亩补还是量补,有关部门似乎暂时还没有周全的办法。
  “如果新疆实行试点,就会和其他地区政策形成‘双轨制’。在新疆执行棉花直补,其他地区实行收储,将引发市场套利行为;但如果其他地区无收储无补贴,将极大地影响棉农的种植积极性。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杨国琦称。
  杜珉建议,棉花体制改革应该实行“三步走”:首先是做好对棉农的补贴,包括直接补贴、农资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补贴;二是改革最低收购价政策,比如实行目标价格和反周期补贴;三是加强农业保险,遇到重大灾害时能够保障棉农利益。
  但对市场人士来说,改变并不一定这么复杂。“不走棉花直补,把加工配额放开,是不是也能解决这个问题?让纺织企业和农业都在一个公平市场化的环境中生存,这是一个规律,纺织行业不好,棉农也没什么好日子过,市场总是要培育的。”华茂集团董事长詹灵芝称。

<<上一页[1][2][3]
阅读数量(1058)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