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公司以“恒源祥”品牌为核心、以发明专利和高技术等为支撑、通过品牌授权向行业内加盟工厂提供包括技术、发明专利、标准、质量控制等在内的知识和技术密集型咨询服务的运营模式。
如今,在很多业内专家看来,当年恒源祥的运作模式即是国际上非常流行的以品牌为特许的经营模式,创国内品牌授权之先河。
纺织业、 服装业、 家用纺织业……随着恒源祥绒线联合体越来越大,产品种类也越来越丰富。1999年“恒源祥”商标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00年、2001年、2002年恒源祥绒线、羊毛衫、衬衫、床上用品、西装、内衣等主要产品连续三年被评为上海市名牌产品100强。
“当企业无形资产大于有形资产,说明品牌运行得好。当无形资产小于有形资产,那就相当于价值流失。”刘瑞旗说,“每年恒源祥的品牌权益金估计在3、4亿元,无法详细统计。”据透露,恒源祥将在“品牌”上,酝酿更大空间。
“纯卖毛线的商店如何走到今天? 并不是一直卖毛线,而是成为做品牌的企业, 一直找寻继续存在的发展空间。“这就是刘瑞旗的总结。
“随着一个国家GDP增长,对品牌消费就会增加。世界的财富已向品牌转移,谁拥有品牌,财富就向谁转移。2008年中国已到了品牌消费时代,但中国品牌还未成熟。”2009年,一次刘瑞旗参加世界知识产权在北京组织的国际论坛,做了个估计,中国人一年品牌消费向国外转移1600多亿美元。但当时,很多人不信。
2010年恒源祥首次在全国提出“国家品牌战略问题研究”,计划用10年时间、投入1亿元持续对国家品牌与国家文化开展研究。第一期项目被列入2011年国家科技部软科学研究计划。第二期项目《国家品牌与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2012年3月被国家科技部正式确立为“2012年度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重大邀标项目”。
“品牌文化研究,题目很大其实又很小。”见证恒源祥艰难成长的刘瑞旗,有感悟!从品牌到文化,恒源祥正在经历另一种升华。
作为全球最大的绒线制造商,恒源祥今天面对的问题和冲击也越来越多。
近两年,零售业整体下滑经济前景不确定,已是业内不争事实。2012年恒源祥集团打击制假售假案件66起,共查扣假冒侵权产品80余万件。
“中国品牌走向世界, 以前靠成本支持。现在各种成本增加,劳动红利基本殆尽。 ”陈忠伟坦言,眼前不容乐观,“ 企业必须转型,提高品牌附加值。而提高品牌意识绝非一朝一夕的事。”
“品牌是记忆! 文化是习惯!”刘瑞旗深知,今日要走品牌之路的人不在少数,而理解走文化之路的则廖若星辰。不过当大家都理解品牌走文化之路时, 摆在恒源祥面前的机会也就少了。
<<上一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