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上半年,我国棉纺织行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规模以上企业经济运行指标总体良好。棉纱、棉布价格表现平稳。
受棉花政策的影响,国内外棉花价差依然较大,国内市场需求低迷,企业各项生产成本上升,进口棉纱魅力不减,进口量持续增长。受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棉纺织品出口竞争力下降,中小型企业困难进一步加剧。
市场运行
产量没能带动需求涨
数字: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1~6月,我国纱产量累计1670.7万吨,同比增长8.8%。2012年9月~2013年6月,我国纱产量累计为2919.9万吨,同比增长11.62%。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跟踪数据显示,1~6月份我国纱产量同比增长0.74%,布产量同比下降0.16%。进入5月份纱线市场销售减弱,布的销售略好于纱线。进入6月份,原料库存增加,进口棉、化学纤维库存同比增长迅速,纱库存环比增长7.3%,布库存环比增长1.2%。
解析:2013年上半年,尽管我国棉花价格相对来说依然在高位运行,但纱产量仍在增加,增加的动力主要来自棉混纺纱和纯化纤纱的增长,棉花的消费量并没有出现明显上涨。
纱产量的增加并没有带动下游需求的上涨,纱线市场需求疲软,销售减弱。特别是进入5月份,企业订单减少,市场销售艰难,以致企业库存大幅增加,给企业的正常经营带来困难,特别是小企业经营困难加剧。
小企业深陷泥潭
数字: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5月份,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5.5%,利润总额同比增长为21.2%,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为12.0%,亏损额同比下降20.2%,亏损面占比上升13.7%,新开工项目数为1119个。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的调研数据显示,在开工方面,大型企业开工率在85%~90%,中型企业开工率约为65%,小企业开工率30%。
解析:分析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可了解到,上半年规模以上企业经济指标运行良好,利润总额、出口交货值增速加快,亏损额减少,亏损面扩大,织造企业较纺纱企业增长缓慢。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的调研数据则显示,在开工方面,大型企业开工良好,中型企业持续经营,而小企业停产、限产进一步加剧。
目前,棉纺织企业可以说是处于冰火两重天,大型企业在高成本下仍能维持一定的利润,且有相应进口棉配额,在产品技术和原材料采购环节有一定的话语权,虽利润减少但相对抗风险能力较强,而大量中小微企业受制于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和劳动力成本上涨,出口竞争力削弱,多数小企业亏损较为严重,更有不少企业直接破产。据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调查显示,棉纺行业仅鲁西南地区的三个县就有约1.7万人失业,占从业人数的50%左右,以3口之家计算,约影响到5万人的生活。
“给养”发放缓慢
数字:截至7月31日,2013/2014年度累计投放储备棉372万吨,总成交率24.68%,其中进口棉成交92万吨,累计成交价格为19123元/吨,当前国储库棉花库存约700万吨。
统计数据显示,到2013年7月底,进口棉配额发放数量约为260万吨,其中与储备棉搭配发放的配额部分约为110万吨。7月31日,今年本轮拍储结束,加上2014年度棉花收储即将启动,国储库将面临巨大的库存压力。
解析:为了刺激储备棉的消化,今年国家首次实施棉花进口配额与储备棉购买量挂钩的政策,尽管这种政策的实施的确让部分企业首度拿到配额,扩大了配额的受益面,但储备棉成交量及进度依旧缓慢,多数企业并没有从中真正受益。
据企业反映,国储棉放储价格太高,企业无法组织大量资金参与竞拍。其次储备棉质量存在较多问题,不能满足纺纱企业的用棉需求。在中国棉纺织协会的企业调研中,企业普遍反映储备棉存在棉花实际等级与公检不符、亏重以及三丝短绒率超标等问题。此外,储备棉出库乱收费、储备库垄断运输等管理不规范,也增加了纺织企业的运营成本。
进出口
洋货魅力不减
数字: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13年1~6月,我国棉花进口241万吨,同比下降21%;棉纱线进口96.5万吨,同比增加45.8%,出口26.6万吨,同比增加16.0%;棉织物进口3.9万吨,同比下降6.5%,出口为45.7万吨,同比下降16.6%。
2013上半年,巴基斯坦、印度、越南仍为我国棉纱线进口的三大主要市场。今年1~6月,我国从巴基斯坦进口棉纱30.1万吨,从印度进口棉纱26.8万吨,从越南进口棉纱10.1万吨。其中,印度进口棉纱线以纯棉8~25支为主,巴基斯坦进口棉纱线以纯棉30~47支为主。
解析:上半年,我国棉花进口一改2012年数量持续上升的态势,进口数量开始下降。分析其原因,一是2012年进口棉花数量基数大,其次,也有可能是因为一些纺织企业每月拿到的配额数量较小,计划随后集中使用。虽然进口量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企业依然视进口棉配额为“救命稻草”,特别是中小企业,有进口棉可用,就意味着企业可以继续生产运营。
相比于同等级的中国制造的棉纱线,印、巴棉纱在价格上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价格便宜,正式“洋货”的魅力所在,也是它一直受国内企业追捧的原因。目前,国内OE10支纯棉纱价格要高于印度货870元/吨。
国货依然“高贵”
数字:今年第二季度,国内外棉价差平均依然在4900元/吨左右。目前,国外棉花价格依然坚挺,国内外棉价差没有太大缩小。
基于原料优势,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的纯棉纱价格大大低于我国纱价,甚至有些国家的纯棉纱吨价与我国的一吨棉花价格相差无几,诱人的价格优势,使得2012年以来,国内进口棉纱线数量大幅增加,尽管印巴纱价格优势依然显著,但也推动了部分进口纱产品的价格上涨。
[1][2]下一页>>